查古籍
《本草衍義》二十卷,宋通直郎添差充收買藥材所辨驗藥材寇宗 撰。晁公武《讀書志》、陳直齋《書錄解題》皆著于錄。政和六年,提舉荊湖北路常平等事劉亞夫申投尚書省太醫(yī)學博士李康看詳狀申,有旨轉(zhuǎn)一官添差充收買藥材所辨驗藥材。宣和元年,其侄宣教郎和解州解縣丞寇約鏤板印行。宗 里貫無考。以扎付及卷六 石條、菊花水條、卷十三桑寄生條推之,知其曾官杭州、永耀、順安軍等處,由承直郎澧州司戶進書轉(zhuǎn)一官而已?!渡褶r(nóng)本草》之名,始見于梁《七錄》,凡三百六十五種,陶隱居又增三百六十五種,是為《名醫(yī)別錄》。
唐顯慶中,命蘇恭等參考得失,增一百一十四種,是為《唐本草》。宋太祖命劉翰等以醫(yī)家嘗用有效者增一百三十三種,是為《開寶重定本草》。仁宗命掌禹錫等,再加校正增一百種,是為《嘉 補注本草》。蜀人唐慎微博采群書,增六百余種,是為《經(jīng)史證類本草》?;兆谟置苄⒅铱菫椤墩椭匦藿?jīng)史證類備用本草》。宗 以禹錫所修、慎微所續(xù)尚有差失,因考諸家,參以目驗,拾遺糾謬,著為此書。凡名未用而意義已盡者,皆不編入。
其所辨證,如東壁土取太陽少火之壯,冬灰取冬令燒灼之久,水味不因菊花而香,鼴鼠不能遺溺生子,玉泉為玉漿之訛,石中黃子為黃水之訛,皆能實事求是,疏通證明,洵乎《本草》之功臣,醫(yī)林之津筏也。宋時與《證類本草》別本單行,自金人張存惠采附《證類本草》之中,明人因之,而單行本遂微,余所藏為南宋麻沙本,完善無缺,因重梓以廣其傳。
光緒三年歲在強圉赤奮若仲冬之月歸安陸心源撰
(公元 752 年)唐.王燾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許多醫(yī)藥著作,編為 1104 門,載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醫(yī)著作之一。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本草衍義》二十卷,宋通直郎添差充收買藥材所辨驗藥材寇宗 撰。晁公武《讀書志》、陳直齋《書錄解題》皆著于錄。政和六年,提舉荊湖北路常平等事劉亞夫申投尚書省太醫(yī)學博士李康看詳狀申,有旨轉(zhuǎn)一官添差充收買藥材所辨驗藥材。宣和元年,其侄宣教郎和解州解縣丞寇約鏤板印行。宗 里貫無考。以扎付及卷六 石條、菊花水條、卷十三桑寄生條推之,知其曾官杭州、永耀、順安軍等處,由承直郎澧州司戶進書轉(zhuǎn)一官而已?!渡褶r(nóng)本草》之名,始見于梁《七錄》,凡三百六十五種,陶隱居又增三百六十五種,是為《名醫(yī)別錄》。
唐顯慶中,命蘇恭等參考得失,增一百一十四種,是為《唐本草》。宋太祖命劉翰等以醫(yī)家嘗用有效者增一百三十三種,是為《開寶重定本草》。仁宗命掌禹錫等,再加校正增一百種,是為《嘉 補注本草》。蜀人唐慎微博采群書,增六百余種,是為《經(jīng)史證類本草》?;兆谟置苄⒅铱菫椤墩椭匦藿?jīng)史證類備用本草》。宗 以禹錫所修、慎微所續(xù)尚有差失,因考諸家,參以目驗,拾遺糾謬,著為此書。凡名未用而意義已盡者,皆不編入。
其所辨證,如東壁土取太陽少火之壯,冬灰取冬令燒灼之久,水味不因菊花而香,鼴鼠不能遺溺生子,玉泉為玉漿之訛,石中黃子為黃水之訛,皆能實事求是,疏通證明,洵乎《本草》之功臣,醫(yī)林之津筏也。宋時與《證類本草》別本單行,自金人張存惠采附《證類本草》之中,明人因之,而單行本遂微,余所藏為南宋麻沙本,完善無缺,因重梓以廣其傳。
光緒三年歲在強圉赤奮若仲冬之月歸安陸心源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