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子午流注針法之一。指十二經配合十二地支時間的針法。又稱納子法?!端貑枴め樈馄罚骸把a瀉之時者,與氣開合相合也。”十二經脈的血氣盛衰,各有一定的時刻,古人以十二地支相配,一經一時,依次而行,稱為納支。即肺經寅時,大腸經卯時,胃經辰時,脾經己時,心經午時,小腸經未時,膀胱經申時,腎經酉時,心包經戌時,三焦經亥時,膽經子時,肝經丑時。當經脈流注時刻已至,至當經氣大盛時,用針迎而奪之,損其有余,是為瀉法,如肺經實證,應于寅時針刺。經脈流注時刻已過,經氣衰退后進針,隨而濟之,以補充其不足,是為補法,如肺經虛證,應于卯時針刺。本法亦可與子母補瀉法配合應用。參見子母補瀉條。
《審視瑤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著。六卷,首一卷。 先總論,次方論。論述 108 證及其治法方劑,并述眼科手術方法,附有醫(yī)案、圖說、歌括。
(公元 1615 年)明.龔廷賢(子才、云林)著。十卷,分為十集。首集為診治諸論,次為諸病的辨證施治。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子午流注針法之一。指十二經配合十二地支時間的針法。又稱納子法?!端貑枴め樈馄罚骸把a瀉之時者,與氣開合相合也。”十二經脈的血氣盛衰,各有一定的時刻,古人以十二地支相配,一經一時,依次而行,稱為納支。即肺經寅時,大腸經卯時,胃經辰時,脾經己時,心經午時,小腸經未時,膀胱經申時,腎經酉時,心包經戌時,三焦經亥時,膽經子時,肝經丑時。當經脈流注時刻已至,至當經氣大盛時,用針迎而奪之,損其有余,是為瀉法,如肺經實證,應于寅時針刺。經脈流注時刻已過,經氣衰退后進針,隨而濟之,以補充其不足,是為補法,如肺經虛證,應于卯時針刺。本法亦可與子母補瀉法配合應用。參見子母補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