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療技術(shù)名。為促進(jìn)瘡口愈口的一種方法。出《外科大成》卷一。多用于瘡口久頑不斂者。其法取牛皮膠一塊,水熬稀稠得宜,攤厚紙上,用時(shí)剪一塊敷貼瘡口,次用厚味濃醋煮軟布二塊,乘熱罨膠紙上,稍溫即換另一塊,使熱氣漸漸蒸透,則瘡癢膿出,再用貫眾二兩,煎湯熱洗,去膠紙,以生肌膏藥敷貼之。每日如此蒸洗一次,直至膿盡瘡干愈合為度。
《審視瑤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著。六卷,首一卷。 先總論,次方論。論述 108 證及其治法方劑,并述眼科手術(shù)方法,附有醫(yī)案、圖說、歌括。
(公元 1615 年)明.龔?fù)①t(子才、云林)著。十卷,分為十集。首集為診治諸論,次為諸病的辨證施治。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治療技術(shù)名。為促進(jìn)瘡口愈口的一種方法。出《外科大成》卷一。多用于瘡口久頑不斂者。其法取牛皮膠一塊,水熬稀稠得宜,攤厚紙上,用時(shí)剪一塊敷貼瘡口,次用厚味濃醋煮軟布二塊,乘熱罨膠紙上,稍溫即換另一塊,使熱氣漸漸蒸透,則瘡癢膿出,再用貫眾二兩,煎湯熱洗,去膠紙,以生肌膏藥敷貼之。每日如此蒸洗一次,直至膿盡瘡干愈合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