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查古籍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病名。梅毒瘡病晚期并發(fā)內臟病證者。見《霉瘡秘錄》,又名楊梅癰漏。多因梅瘡毒邪侵入四肢骨關節(jié),或走竄經(jīng)絡臟腑而致。證見楊梅瘡證之晚期,臨證出現(xiàn)筋骨疼痛,結腫塊狀物隨處可發(fā),其皮色多如常,其腫塊破潰者,色呈紫黑,腐臭之氣味不堪入鼻。若治不愈,則可引致腦頂塌陷,鼻骨潰爛崩倒,唇缺,咽喉穿爛,手足拘攣等證。治宜清血解毒。內服搜風解毒湯;若遍體潰爛,筋骨疼痛,內服用仙遺糧方。外敷宜解毒紫金膏。相當于晚期梅毒,現(xiàn)已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