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guān)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qiáng)調(diào)整體觀念,倡導(dǎo)攻補(bǔ)兼施。
查古籍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guān)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qiáng)調(diào)整體觀念,倡導(dǎo)攻補(bǔ)兼施。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shí)、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lǐng) 而成書。
保元湯
人參 黃 甘草(炙)
四君子湯
人參 白術(shù) 白茯苓 甘草(炙)
異功散
人參 白術(shù) 白茯苓 甘草(炙) 陳皮
六君子湯
人參 白術(shù) 白茯苓 甘草(炙) 陳皮 半夏
益黃散
人參 黃 白芍 甘草(生) 陳皮 川連
參苓白術(shù)散
人參 白術(shù) 白茯苓 甘草(炙) 山藥 薏苡仁 扁豆 蓮肉 桔梗 砂仁 共為末。
理中湯丸
人參 白術(shù) 甘草(炙) 炮姜 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
補(bǔ)中益氣湯
人參 黃 白術(shù) 甘草(炙) 歸身 廣皮 柴胡 升麻 生姜 大棗
歸脾湯
人參 黃 白術(shù) 甘草 歸身 茯神 棗仁 遠(yuǎn)志 木香 龍眼
參附湯
人參 附子
參術(shù)湯
人參 黃 蒼術(shù) 炙甘草 歸身 陳皮 青皮 神曲 柴胡 升麻 黃柏
養(yǎng)胃湯
人參 蒼術(shù) 甘草(生) 半夏 橘紅 藿香 白茯苓 草果 濃樸 烏梅 生姜
溫肺湯
細(xì)辛 五味子 肉桂 炮姜 甘草(炙) 白茯苓 白芍 半夏
四逆湯
川附子 炮姜 甘草(炙)
四苓散
白術(shù) 白茯苓 豬苓 澤瀉 加肉桂名五苓散。
平胃散
蒼術(shù) 陳皮 甘草 濃樸
胃苓湯
蒼術(shù) 陳皮 甘草 濃樸 白術(shù) 白茯苓 豬苓 澤瀉 肉桂
二陳湯
半夏 陳皮 白茯苓 甘草 姜汁
溫膽湯
半夏 枳實(shí) 陳皮 甘草 竹茹 生姜
半夏茯苓湯
半夏 陳皮 白茯苓 甘草 砂仁
竹茹湯
半夏 甘草 干葛 竹茹 生姜 大棗
正氣湯
白術(shù) 白茯苓 甘草 陳皮 半夏 藿香 白芷 紫蘇 桔梗 濃樸 大腹皮 生姜
枳術(shù)丸
白術(shù)(一兩) 枳實(shí)(一兩) 蒸飯搗為丸。
和中散
炮姜(四兩) 肉桂(二兩) 吳茱萸(二兩) 共為末。
小青龍湯
麻黃 桂枝 細(xì)辛 炮姜 半夏 甘草 白芍 五味子
四圣丸散
白術(shù)(四兩) 陳皮(五錢) 川連(五錢) 以神曲糊丸。
四仙湯
熟地黃 白芍 歸身 甘草 大棗
歸湯
黃 歸身
生脈散
人參 麥門冬 五味子
芎歸湯
川芎 歸身 白芍 百合 荊芥
四物湯
川芎 歸身 白芍 生地黃
六味丸、湯
生地黃 丹皮 山茱萸 白茯苓 澤瀉 山藥 六味加五味子,名都?xì)馔?;六味加肉桂,名七味湯、丸;六味加肉桂、附子,名八味湯,丸;六味加人參、附子,名腎氣湯、丸;六味加五味子、麥門冬,名涼八味湯、丸;六味加肉桂、附子、磁石、五味子,名十味湯、丸。
黃 建中湯
黃 白芍 甘草 川桂枝 生姜 大棗 飴糖 去黃 名小建中湯。
芎歸芍藥湯
川芎 歸身 白芍 白茯苓 白術(shù) 澤瀉
六黃湯
生地黃 熟地黃 黃 黃柏 黃芩 黃連 歸身
當(dāng)歸地黃湯
歸身 生地黃 川芎 白芍 本 防風(fēng) 白芷 細(xì)辛
導(dǎo)赤散
生地黃 木通 甘草 赤茯苓 竹葉
大補(bǔ)陰丸
熟地黃 黃柏 知母 白芍 龜板 陳皮 牛膝 鎖陽 當(dāng)歸 虎骨 煮羊肉為丸。冬
安神丸
辰砂(五錢) 川黃連(六錢) 甘草(五分) 生地黃(一錢五分) 歸身(一錢五分) 搗飯
安胎飲
川芎 歸身 白芍 熟地黃 甘草 白茯苓 黃 白術(shù) 半夏 地榆 阿膠 生姜
黃芩芍藥湯
白芍 黃芩 甘草 生姜 大棗
八珍湯
人參 白茯苓 白術(shù) 甘草 川芎 歸身 芍藥 生地黃 加黃 、肉桂,名十全大補(bǔ)
虎潛丸
虎骨 白術(shù) 白茯苓 甘草 歸身 川烏頭 生地黃 白芍 黃 杞子 人參 杜仲 牛膝 煉蜜為丸。
清心蓮子飲
黃芩 麥門冬 地骨皮 車前子 甘草 石蓮子 白茯苓 黃 柴胡 人參
漏蘆散
漏蘆 歸身 牛膝 桂心 地龍 防風(fēng) 羌活 白芷 甜瓜子 沒藥 虎骨 龜板
小續(xù)命湯
人參 麻黃 黃芩 白芍 防己 川芎 杏仁 甘草 肉桂 附子 防風(fēng)
戊己丸
川連 吳茱萸 白芍 神曲糊為丸。
四神丸
肉果(二兩) 補(bǔ)骨脂(四兩) 五味子(二兩) 吳茱萸(一兩) 姜汁煮棗肉,拌搗為丸。
燒針丸
朱砂(一兩) 枯礬(五錢) 共為末,棗肉和丸,如圓眼大。臨用用針插定,入燈火燒存
香連丸
木香 川連 飯搗為丸。
桂枝湯
桂枝 白芍 甘草 生姜 大棗
小柴胡湯
柴胡 黃芩 人參 甘草 半夏 生姜 大棗
升陽散火湯
防風(fēng) 甘草 升麻 葛根 獨(dú)活 白芍 姜活 人參 柴胡
麻黃湯
麻黃 桂枝 甘草 杏仁
獨(dú)活寄生湯
獨(dú)活 桑寄生 川芎 細(xì)辛 防風(fēng) 續(xù)斷 杜仲 牛膝 秦艽 白茯苓 白芍 桂心
消毒飲
荊芥 甘草 防風(fēng) 牛蒡子
升麻葛根湯
升麻 葛根 白芍 甘草 生姜
火郁湯
升麻 葛根 柴胡 防風(fēng) 芍藥 甘草 蔥白
逍遙散
柴胡 白芍 歸身 廣皮 甘草 黑山梔 丹皮 白術(shù) 白茯苓 姜汁
茯苓補(bǔ)心湯
前胡(三分) 紫蘇(二分) 桔梗(二分) 葛根(二分) 白茯苓(二錢) 半夏(六分) 廣皮(五分) 甘草(三分) 川芎(三分) 白芍(二錢) 歸身(六分) 生地黃(六分) 人參(四分) 枳殼(四分) 生姜(二分) 大棗(二枚)
人參敗毒散
赤茯苓 甘草 前胡 桔梗 枳殼 人參 柴胡 川芎 羌活 獨(dú)活 薄荷 生姜 大
三黃丸
黃連 黃芩 黃柏
白虎湯
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加人參,名人參白虎湯。
益元散
滑石 甘草 辰砂 共為末。
小承氣湯
大黃 濃樸 枳實(shí)
大承氣湯
大黃 芒硝 濃樸 枳實(shí)
調(diào)胃承氣湯
大黃 芒硝 甘草
桃仁承氣湯
大黃 芒硝 甘草 桃仁
大陷胸湯
大黃 芒硝 甘遂
大柴胡湯
柴胡 半夏 白茯苓 大黃 枳實(shí) 黃芩 甘草 生姜 大棗
涼膈散
大黃 樸硝 甘草 連翹 山梔(生) 黃芩 薄荷 竹葉
五積散
白芷 桔梗 歸身 陳皮 川芎 甘草 白茯苓 枳殼 半夏 麻黃 肉桂 濃樸 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