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雜病心法要訣》 痿病治法

    作者: 吳謙等

    痿燥因何治濕熱,遵經獨取治陽明,陽明無故惟病肺,胃壯能食審證攻,控涎小胃濕痰熱,陽明積熱法三承,胃弱食少先養(yǎng)胃,久虛按證始收功。

    〖注〗痿屬燥病,因何而用治濕熱苦燥之藥?蓋遵《內經》之治法,獨取于陽明胃也。

    故胃家無病,雖有肺熱,惟病肺而不病痿也。是知病痿者,胃家必有故也,或濕熱、或積熱、或濕痰,不論新久,若胃壯能食,當先審證攻之。胃有濕痰,用控涎丹攻之。有濕熱者,用小胃丹攻之,有積熱者,用三承氣湯攻之。此治胃壯能食之法也。若胃弱飲食減少,氣血津液不足,當先以補養(yǎng)脾胃為主。其有久病留連,諸虛燥熱,或攻下之后調理,當審證治之,始收全功也。

    加味二妙湯

    加味二妙濕熱痿,兩足痿軟熱難當,防己當歸川萆 ,黃柏龜版膝秦蒼。

    〖注〗熱難當,謂兩足熱難當也。膝秦蒼,謂牛膝、秦艽、蒼術也。

    清燥湯 虎潛丸 十全大補湯 加味金剛丸

    時令濕熱清燥效,陰虛濕熱虎潛靈,久虛痿軟全金主,萆瓜牛菟杜蓯蓉。

    〖注〗清燥湯在內傷門?;撏栌谐煞健H鹬?,謂十全大補湯、加味金剛丸,久病氣血虛,以十全大補湯為主;筋骨痿軟,以加味金剛丸為主。加味金剛丸,即萆 、木瓜,牛膝、菟絲子、杜仲、肉蓯蓉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