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雜病心法要訣》 諸泄總括

    作者: 吳謙等

    濕瀉 濡瀉 水瀉 洞瀉 寒瀉 飧瀉 脾瀉 腎瀉

    濕勝濡瀉即水瀉,多水腸鳴腹不疼。寒濕洞瀉即寒瀉,鴨溏清徹痛雷鳴。完谷不化名飧瀉,土衰木盛不升清。脾虛腹?jié)M食后瀉,腎瀉寒虛晨數(shù)行。

    〖注〗濡者,水也。洞者,直傾下也。鴨溏,如鴨屎之溏,澄徹清冷也。痛,腹痛也。

    雷鳴,腸鳴甚也。不升清,謂清氣在下不上升也。脾瀉,脾虛也。食瀉,飲食后即瀉也。

    晨數(shù)行,每至早晨行瀉數(shù)次也。

    食瀉 胃瀉 飲瀉 痰瀉 火瀉 暑瀉 滑瀉 大瘕瀉

    傷食作瀉即胃瀉,噫氣腹痛穢而粘??曙嫗a復(fù)渴飲瀉,時瀉時止卻屬痰?;馂a陣陣痛飲冷,暑瀉面垢汗渴煩?;瑸a日久不能禁,大瘕今時作痢看。

    〖注〗過食作瀉,名曰食瀉,即胃瀉也。穢而粘,所瀉之物臭而粘也??识?,飲而瀉,瀉而復(fù)渴,渴而復(fù)飲,飲而復(fù)瀉,飲瀉也,時或?yàn)a,時或不瀉,屬痰瀉也。陣陣,謂瀉一陣、痛一陣也。大瘕瀉,即今時之痢疾病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