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針灸大成》 腹部

    ◎膻中:主哮喘,肺癰,咳嗽,癭氣。

    ◎巨闕:主九種心痛,痰飲吐水,腹痛,息賁。

    ◎上脘:主心痛,伏梁,賁豚。

    ◎中脘:主傷者,及內(nèi)傷脾胃,心脾痛,瘧疾,痰暈,痞滿,翻胃,能引胃中生氣上行。

    ◎水分:主鼓脹繞臍,堅(jiān)滿不食,分利水道,止泄。

    ◎神闕:主百病及老人、虛人泄瀉如神。又治水腫,鼓脹,腸鳴,卒死,產(chǎn)后腹脹,小便不通,小兒脫肛。

    ◎氣海:多灸能令人生子。主一切氣疾,陰癥痼冷,及風(fēng)寒暑濕,水腫,心腹鼓脹,脅痛,諸虛癥瘕,小兒囟不合。丹溪治痢,昏仆上視,溲注汗泄,脈大,得之酒色,灸此后,服人參膏而愈。

    ◎關(guān)元:主諸虛腎積及虛,老人泄瀉,遺精白濁,令人生子。

    ◎中極:主婦人下元虛冷,虛損,月事不調(diào),赤白帶下。灸三遍,令生子。

    ◎天樞:主內(nèi)傷脾胃,赤白痢疾,脾泄及臍腹鼓脹,癥瘕。

    ◎章門:主痞塊,多灸左邊。腎積,灸兩邊。

    ◎乳根:主膺腫,乳癰,小兒龜胸。

    ◎日月:主嘔宿汁,吞酸。

    ◎大赫:主遺精。

    ◎帶脈:主疝氣偏墜,水腎,婦人帶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