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藥學(xué)》 綠萼梅(附:白殘花)

    【藥用】薔薇科小喬木梅Prunusmume(Sieb.)Sieb.etZucc的花蕾。

    【性味與歸經(jīng)】酸、澀,平。歸肝、胃經(jīng)。

    【功效】疏肝理氣。

    【臨床應(yīng)用】1.用于肋疼痛,胸腹脹痛等癥

    本品有疏肝理氣解郁作用,適用于肝氣郁滯、胸悶痛及肝胃氣滯、脘腹脹痛、胃納不佳等癥,可配合柴胡、白芍、茯苓、白朮等藥同用。

    2.用于梅核氣

    本品能疏肝理氣,配合化痰散結(jié)之品,苦用于痰氣互結(jié)、梅核氣之癥,常與半夏、厚樸等同用。

    此外,本草文獻記載,本品尚有開胃、解暑、生津作用。

    【處方用名】綠萼梅綠梅花(曬干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錢半,煎服。

    【附藥】白殘花:即薔薇花科灌木多花薔薇的花,又名野薔薇花。性味苦、澀,寒。歸胃、肝經(jīng)。功能理氣和胃。適用于胸腹痞悶,不思飲食,以及口瘡口糜之癥。一般用量一錢至錢半,煎服。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拾遺》:「開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陽之氣上升,蒸露點茶,生津止渴,解暑滌煩。」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