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長沙藥解》 葶藶

    【本經(jīng)】味辛寒。主癥瘕積聚,結(jié)氣,飲食,寒熱,破堅。一名大室,一名大適。生平澤,及田野。

    味苦、辛,性寒,入足太陽膀胱經(jīng)。破滯氣而定喘,瀉停水而寧嗽。

    《金匱》葶藶大棗瀉肺湯,葶藶搗丸如彈子大,大棗十二枚。治支飲,喘不得息。飲阻肺津下降之路,肺氣壅礙,喘不得息。大棗補脾精而保中氣,葶藶瀉肺壅而決支飲也。又治肺癰,喘不得臥者。以土濕胃逆,濁氣痞塞,腐敗瘀蒸,化而為膿。肺氣阻格,喘不得臥。大棗補脾精而保中氣,葶藶破肺壅而排膿穢也。

    《傷寒》大陷胸丸方在大黃。用之,治太陽結(jié)胸,以其開痹塞而瀉痰飲也。

    葶藶苦寒迅利,行氣瀉水,決壅塞而排痰飲,破凝瘀而通經(jīng)脈。凡停痰宿水、嗽喘腫脹之病,甚奏奇功。月閉經(jīng)阻,夜熱毛蒸之疾,亦有捷效。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孟顯
  • 作者:
    寧原
  • 作者:
  • 作者:
    王懷隱、陳昭遇等
  •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dāng)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dāng)時的配方手冊。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