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細(xì)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常見腸道傳染病,以急性發(fā)熱等全身中毒癥狀與腹痛、腹瀉、里急后重及排膿血樣便等腸道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
(一)單驗方
1.大蒜10~15克搗爛,馬齒莧30~60克,煎水1碗,沖入蒜泥,過濾得汁,1日2次分服。
2.馬齒莧60~90克(鮮草加倍),扁豆花l0~12克,水煎加紅糖,口服2次。
3.取無花果,l0歲下每次用1~2個,10歲以上每次用2~3個,搗爛加糖,紅痢加白糖,白痢加紅糖,兌水,砂鍋內(nèi)熬,候二、三沸即可,將湯及果肉一并喝下。
(二)中成藥
葛根芩連微丸、香連丸(片)等。
(三)基本方藥
白頭翁湯加味。白頭翁10~15克、秦皮10~15克、黃連10~12克、黃芩10~12克、白芍10~15克、馬齒莧10~20克、苦參10~20克、廣木香5~10克、砂仁3~6克,水煎服,每日1劑。
加減:
嘔吐者加姜半夏、竹茹10~15克;
血痢、腹痛甚加赤芍12克、地榆15克;
高熱不退者加水牛角片30克、丹皮12克;
納差者加焦山楂15克;
脫肛者加黃芪15克、天麻6克、赤石脂15克。
《衛(wèi)生寶鑒》(公元 1343 年)元.羅天益(謙甫)著。二十四卷,補遺一卷。內(nèi)容為“藥誤永鑒”、“名方類集”、“藥類法象“、“醫(yī)驗紀(jì)述”。補遺主要論述外感、傷寒等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細(xì)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常見腸道傳染病,以急性發(fā)熱等全身中毒癥狀與腹痛、腹瀉、里急后重及排膿血樣便等腸道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
(一)單驗方
1.大蒜10~15克搗爛,馬齒莧30~60克,煎水1碗,沖入蒜泥,過濾得汁,1日2次分服。
2.馬齒莧60~90克(鮮草加倍),扁豆花l0~12克,水煎加紅糖,口服2次。
3.取無花果,l0歲下每次用1~2個,10歲以上每次用2~3個,搗爛加糖,紅痢加白糖,白痢加紅糖,兌水,砂鍋內(nèi)熬,候二、三沸即可,將湯及果肉一并喝下。
(二)中成藥
葛根芩連微丸、香連丸(片)等。
(三)基本方藥
白頭翁湯加味。白頭翁10~15克、秦皮10~15克、黃連10~12克、黃芩10~12克、白芍10~15克、馬齒莧10~20克、苦參10~20克、廣木香5~10克、砂仁3~6克,水煎服,每日1劑。
加減:
嘔吐者加姜半夏、竹茹10~15克;
血痢、腹痛甚加赤芍12克、地榆15克;
高熱不退者加水牛角片30克、丹皮12克;
納差者加焦山楂15克;
脫肛者加黃芪15克、天麻6克、赤石脂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