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主治吐衄便血,婦人血崩,赤淋。
生犀角生地黃白芍藥牡丹皮上四味,先用三物水煎去滓,入生犀汁,熱服。
柯韻伯曰∶氣為陽,血為陰。陽密乃固,陽盛則傷陰矣;陰平陽秘,陰虛者陽必湊之矣。
故便生地酸咸甘寒之味,以清君火;肝為藏血之室,肝火旺則血不守,故用丹皮、芍藥辛酸微寒之品,以平相火。此方雖曰清火,而實(shí)滋陰之劑。蓋血失則陰虛,陰虛則無氣,故陰不足者,當(dāng)補(bǔ)之以味,勿得反傷其氣也。若用芩、連、膽草、梔、柏以瀉其氣,則陽之劇者,苦從火化,陽已衰者,氣從苦發(fā),燎原而飛越矣。(此義不可不知。)
(公元 1564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一卷。論述脈象 27 種,對于脈的體狀、相類、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誦讀學(xué)習(xí)。并批解了高陽生的《脈訣》。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主治吐衄便血,婦人血崩,赤淋。
生犀角生地黃白芍藥牡丹皮上四味,先用三物水煎去滓,入生犀汁,熱服。
柯韻伯曰∶氣為陽,血為陰。陽密乃固,陽盛則傷陰矣;陰平陽秘,陰虛者陽必湊之矣。
故便生地酸咸甘寒之味,以清君火;肝為藏血之室,肝火旺則血不守,故用丹皮、芍藥辛酸微寒之品,以平相火。此方雖曰清火,而實(shí)滋陰之劑。蓋血失則陰虛,陰虛則無氣,故陰不足者,當(dāng)補(bǔ)之以味,勿得反傷其氣也。若用芩、連、膽草、梔、柏以瀉其氣,則陽之劇者,苦從火化,陽已衰者,氣從苦發(fā),燎原而飛越矣。(此義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