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急診醫(yī)學》 第三節(jié) 膀胱損傷

    一、病因

    (一)閉合性損傷 膀胱空虛時位于骨盆深處受到周圍組織保護,不易受外界暴力損傷。當膀胱膨脹時,因膀胱擴張且高出恥骨聯(lián)合,下腹部受到暴力時,如踢傷、擊傷和跌傷等可造成膀胱損傷,骨盆骨折的骨折斷端可以刺破膀胱;難產(chǎn)時,胎頭長時間壓迫可造成膀胱壁缺血性壞死。

    (二)開放性損傷 多見于火器傷,常合并骨盆內(nèi)其他組織器官的損傷。

    (三)手術損傷 膀胱鏡檢查,尿道擴張等器械檢查可造成膀胱損傷。盆腔和下腹部手術,如疝修補,婦科惡性腫瘤切除等易致膀胱損傷。

    二、病理

    (一)挫傷 膀胱壁保持完整,僅粘膜或部分肌層損傷,膀胱腔內(nèi)有少量出血,無尿外滲,不致引起嚴重后果。

    (二)破裂 膀胱破裂可分兩種類型。

    1.腹膜外破裂 破裂多發(fā)生在膀胱前壁的下方,尿液滲至恥骨后間隙,沿筋膜浸潤腹壁或蔓延到腹后壁,如不及時引流,尿滲區(qū)可發(fā)生組織壞死、感染,引起嚴重的蜂窩組織炎。

    2.腹膜內(nèi)破裂 多發(fā)生于膀胱頂部。大量尿液進入腹腔可引起尿性腹膜炎。大量尿液積存于腹腔有時要與腹水鑒別。

    3.尿瘺 膀胱與附近臟器相通可形成膀胱陰道瘺或膀胱直腸瘺等。發(fā)生瘺后,泌尿系容易繼發(fā)感染。

    三、臨床表現(xiàn)

    膀胱挫傷因范圍僅限于粘膜或肌層,故患者僅有下腹不適,小量終末血尿等。一般在短期內(nèi)癥狀可逐漸消失。

    膀胱破裂則有嚴重表現(xiàn),臨床癥狀依裂口大小,位置及其他器官有無損傷而不同。

    膀胱外破裂時,主要表現(xiàn)有下腹痛,血尿及排尿困難或不排尿。檢查時,不腹膨脹、壓痛及肌肉緊張。伴有骨盆骨折時,恥骨支處有明顯壓痛。尿外滲和感染引起盆腔蜂窩組織炎時,患者可有周身中毒表現(xiàn)。

    腹膜內(nèi)破裂會引起彌漫性腹膜刺激癥狀,如腹部膨脹、普遍壓痛、肌緊張、腸蠕動音降低和移動性濁音等。

    膀胱與附近器官相通形成尿瘺時,尿液可從直腸、陰道或腹部傷口流出,往往同時合并泌尿系感染。

    四、診斷

    根據(jù)外傷史及臨床體征診斷并不困難。凡是下腹部受傷或骨盆骨折后,下腹出現(xiàn)疼痛、壓痛、肌緊張等征象,除考慮腹腔內(nèi)臟器損傷外,也要想到膀胱損傷的可能性。當出現(xiàn)尿外滲、尿性腹膜炎或尿瘺時,診斷更加肯定。懷疑膀胱損傷時,應做進一步檢查。

    (一)導尿術 如無尿道損傷,導尿管可順利放入膀胱,若病人不能排尿,而導出尿液為血尿,應進一步了解是否有膀胱破裂??杀A魧蚬苓M行注入試驗,抽出量比注入量明顯減少,表示有膀胱破裂。

    (二)膀胱造影 經(jīng)導尿管注入碘化鈉或空氣,攝取前后位及斜位X線片,可以確定膀胱有無破裂,破裂部位及外滲情況。

    (三)膀胱鏡檢查 對于膀胱瘺的診斷很有幫助,但當膀胱內(nèi)有活躍出血或當膀胱不能容納液體時,不能采用此項檢查。

    (四)排泄性泌尿系統(tǒng)造影 如疑有上尿道損傷,可考慮采用以了解腎臟輸尿管情況。

    五、治療

    膀胱挫傷無須手術,通過支持療法、適當休息、充分飲水、給予抗菌藥物和鎮(zhèn)靜劑在短期內(nèi)即可痊愈。

    腹膜外破裂,應在恥骨上腹膜外探查膀胱,找出破裂部位,必要時切開膀胱前壁尋找裂口,用羊腸線將裂口縫合,然后縫好膀胱前壁,最好放置恥骨上膀胱造瘺管。兩周左右待傷口愈合后撥除尿管。腹膜外被血液、尿液侵潤的組織,必須做充分的引流。引滲感染嚴重,波及腹壁、腰部、坐骨直腸窩、會陰、陰囊,及腹部,從恥骨上手術切口不能充分引流時,尚需在腹壁、陰囊或會陰切開引流。

    腹膜內(nèi)破裂如同腹膜外破裂一樣,可先探查膀胱,找出破裂傷口,以羊腸線進行修補。然后在膀胱前壁做一高位造口并引流膀胱前間隙。要打開腹膜,吸出腹腔內(nèi)液體,若發(fā)現(xiàn)其他臟器損傷則一并處理。

    對于膀胱瘺應切除瘺口周圍不健康組織,將瘺口分層縫合。如果膀胱結(jié)腸瘺,應考慮暫時性結(jié)腸造口術,使糞便不經(jīng)修補處,以利愈合。

    單純的膀胱破裂修補比較容易,而尿瘺的修補比較困難。由于手術技術的進步,簡單型尿瘺的治愈率已達95%以上,而復雜型尿瘺,如膀胱尿道陰道瘺、膀胱宮頸陰道瘺等,由于組織缺損多、疤痕大及解剖部位隱蔽,治愈率仍不高。國內(nèi)有用牛心包及胚胎膀胱修補膀胱陰道瘺達到較滿意效果的報道。牛心包片對于瘺孔只起到暫時的支架作用,主要依靠受體膀胱粘膜移行上皮再生,覆蓋其上,纖維組織包裹其外,達到修補瘺孔的目的。胚胎膀胱片,從免疫學角度看,其組織尚未具備明顯的生物學特性,免疫系統(tǒng)處于不成熟狀態(tài),容易導致“免疫學寬容”。通過膀胱鏡觀察,供體可以成活,無壞死,與受體粘膜愈合尚佳。

    尿瘺修補手術成功的關鍵在于手術野的充分暴露,局部存在足夠利用的健康組織,以及“屏障”手術的合理使用。因此,對于膀胱頸部較大漏孔在一般方法難于修補的情況下,可以采用恥骨切開術。恥骨切開后,膀胱頸部、全部尿道和陰道前壁的兩側(cè)可以獲得充分暴露,不僅分離瘺孔及其相鄰的組織時解剖清楚,操作方便,止血徹底,而且切除瘺孔與恥骨后筋膜之間的疤痕組織及縫合瘺孔兩個側(cè)角時,都比其他途徑方便。為了促進修補術的成功,國內(nèi)采取股薄肌移植術也獲得了滿意的效果。股薄肌移植術是從股內(nèi)側(cè)游離股薄機,保留該肌的血管神經(jīng),切斷股薄肌的遠端,然后牽引至膀胱頸部一側(cè)間隙后,環(huán)繞膀胱尿道吻合口,使其周圍均有股薄肌覆蓋。由于該肌有一定厚度和長度,血運又比較豐富,既可做為組織“屏障”,增加瘺孔的愈合能力,又可防止術后壓力性尿失禁,是一舉兩得的輔助方法。

    術后采取綜合療法,使患者獲得充分休息,足夠營養(yǎng),適當水分,糾正貧血,控制感染以期早日恢復。

    有些閉合性膀胱損傷,膀胱裂口不大而尿外滲又比較輕時,若就診及時,也可在嚴密觀察下通過保留尿管,抗菌治療等非手術療法,獲得滿意效果。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