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中湯治食癥嘔吐。
人參 白術(shù) 干姜(炮) 甘草(炙) 青皮 橘皮(等分)
上銼,每服三錢,棗一枚,煎服。積聚大便多者,加大黃二棋子許。
二陳湯如縮砂、丁香,亦治宿食嘔吐。
潔古紫沉丸治中焦吐食,由食積與寒氣相格,故吐而疼。
砂仁 半夏曲(各三錢) 烏梅(去核) 丁香 檳榔(各二錢) 沉香 杏仁 白術(shù) 木香(各一錢) 陳皮(五錢) 白豆蔻 巴霜(各五分)
上除巴霜另炒外,為細(xì)末和勻,醋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五十丸,食后姜湯下,愈則止。
溫中法曲丸治食已心下痛,陰陰然不可忍,吐出乃已,病名食痹。
法曲(炒) 麥芽(炒) 白茯苓 陳皮(去白) 濃樸 枳實(shí)(麩炒,各一兩) 人參 附子(制) 炮姜 炙草 桔梗(各五錢) 吳茱萸(湯泡,三錢)
上為細(xì)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前熱水送下。一方有當(dāng)歸、細(xì)辛。
《冷廬醫(yī)話》(公元 1897 年)清.陸以湉(定圃)著。五卷。卷一論“醫(yī)范”“醫(yī)鑒”“慎疾”“保生”“求醫(yī)”“診法”“ 用藥”;卷二論古人今人,古書(shū)今書(shū);卷三、四、五論病,推究每證的虛實(shí)原委,指出醫(yī)家的利弊。近人從陸氏《冷廬雜識(shí)》中摘出其論醫(yī)語(yǔ)作為補(bǔ)編 。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治中湯治食癥嘔吐。
人參 白術(shù) 干姜(炮) 甘草(炙) 青皮 橘皮(等分)
上銼,每服三錢,棗一枚,煎服。積聚大便多者,加大黃二棋子許。
二陳湯如縮砂、丁香,亦治宿食嘔吐。
潔古紫沉丸治中焦吐食,由食積與寒氣相格,故吐而疼。
砂仁 半夏曲(各三錢) 烏梅(去核) 丁香 檳榔(各二錢) 沉香 杏仁 白術(shù) 木香(各一錢) 陳皮(五錢) 白豆蔻 巴霜(各五分)
上除巴霜另炒外,為細(xì)末和勻,醋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五十丸,食后姜湯下,愈則止。
溫中法曲丸治食已心下痛,陰陰然不可忍,吐出乃已,病名食痹。
法曲(炒) 麥芽(炒) 白茯苓 陳皮(去白) 濃樸 枳實(shí)(麩炒,各一兩) 人參 附子(制) 炮姜 炙草 桔梗(各五錢) 吳茱萸(湯泡,三錢)
上為細(xì)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前熱水送下。一方有當(dāng)歸、細(xì)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