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癰疽之甚,未發(fā)之兆,肥渴為始,始發(fā)之始,或發(fā)日疽KT 似若小癤,或復大痛,皆是微候,宜善察之。欲知是非,重按其處,是便隱復。按四邊比方得失審定之后即灸。第一便灸其上二三百壯,又灸四邊一二百炷,小者灸四邊,中者灸六處,大者灸八處,壯數處所不患多也。亦應即貼即敷令得所即消,內服補暖湯散,不已,服冷藥,外即冷敷。不已,用熱貼貼之法,開其口泄熱氣。
《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公元 1158 年)宋.撰人未詳.二十卷.自醫(yī)工論至疵靨論,述小兒初生至成童的疾病,凡 100 論, 論后附方.
《小兒藥證直訣》(公元 1114年)宋.錢乙(仲陽)著。三卷,上卷論證、中卷述醫(yī)案、下卷記載藥方,在兒科方面有不少創(chuàng)見 。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癰疽之甚,未發(fā)之兆,肥渴為始,始發(fā)之始,或發(fā)日疽KT 似若小癤,或復大痛,皆是微候,宜善察之。欲知是非,重按其處,是便隱復。按四邊比方得失審定之后即灸。第一便灸其上二三百壯,又灸四邊一二百炷,小者灸四邊,中者灸六處,大者灸八處,壯數處所不患多也。亦應即貼即敷令得所即消,內服補暖湯散,不已,服冷藥,外即冷敷。不已,用熱貼貼之法,開其口泄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