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一)疫源地
在一定條件下,傳染源向其周圍傳播病原體所能波及的范圍稱為疫源地。每個傳染源可單獨構成一個疫源地。通常把范圍較小的疫源地或單個傳染源所構成的疫源地稱為疫點。若干疫源地連成片并且范圍較大時稱疫區(qū)。所謂疫點,是指同一門戶出入的住戶,或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攜帶者在生活上密切相關的若干戶為范圍;所謂疫區(qū),若在農(nóng)村一般指一個村莊、一個鄉(xiāng)或毗鄰鄉(xiāng),城市以一個或幾個居委會或一條街道為范圍。
疫源地是構成傳染病流行過程的基本單位。每個傳染源可單獨構成一個疫源地,但在一個疫源地內(nèi)也可同時存在著一個以上的傳染源。
疫源地隨病種及時間而變動,其范圍的大小取決于三個因素,即傳染源的存在時間和活動范圍、傳播途徑的特點和周圍人群的免疫狀況。例如,一個臥床的傳染病患者和一個可以自由活動的病原攜帶者,兩者所形成的疫源地范圍完全不同。就傳播途徑來說,麻疹與瘧疾的疫源地范圍相差很大,前者屬于飛沫傳播,故疫源地的范圍只限于患者周圍很近的范圍內(nèi);后者通過蚊媒傳播,疫源地的范圍取決于蚊蟲的活動半徑或飛程內(nèi)。如日常生活接觸在家中引起的傷寒疫源地,其疫源地的范圍可能僅限于病家,反之如為傷寒水型爆發(fā),則疫源地可能包括整個供水區(qū)。此外,傳染源周圍接觸者的免疫狀況也很有關系,如果傳染源的周圍都是易感者,則疫源地范圍會波及到傳播途徑所及的整個范圍。因此,不同傳染病的疫源地范圍大小不同,同種傳染病在不同條件下,疫源地范圍也不相同。
疫源地消滅必須具備三個條件:①傳染源已被移走(住院或死亡)或消除了排出病原體的狀態(tài)(治愈);②通過各種措施消滅了傳染源排于外環(huán)境的病原體;③所有的易感接觸者從可能受到傳染的最后時刻算起,經(jīng)過該病最長潛伏期而無新病例或新感染者。具備了這三個條件時,針對疫源地的各種防疫措施即可結束。
(二)流行過程
每個疫源地都是由它前面的疫源地發(fā)生的。它又是其后發(fā)生新疫源地的基礎。一系列相互聯(lián)系、相繼發(fā)生的新舊疫源地的過程稱為傳染病的流行過程(epidemic process)。疫源地是流行過程的組成部分,要了解流行過程,必須弄清疫源地的發(fā)生條件。如果疫源地一旦被消滅,流行過程也就中斷。
圖8-4 麻疹流行過程示意圖
有人把流行過程看成是傳染病在人群中連續(xù)發(fā)生、不斷傳播的過程。這種看法不正確,也不全面。像麻疹這樣的顯性感染為主的病,感染后只表現(xiàn)臨床發(fā)病,不存在病原攜帶者,也無動物傳染源,因而可以說麻疹的流行過程是麻疹病人不斷發(fā)生、連續(xù)傳播的過程。但對大多數(shù)傳染病來說,傳染源不僅有病人,尚有攜帶者,有的病甚至還有動物傳染源。這就比較復雜,也就是說,不能把流行過程僅看成是傳染病病人在人群中的連續(xù)發(fā)生、不斷傳播的過程(見圖8-4,8-5)。
圖8-5 脊髓灰質炎流行過程示意圖
《衛(wèi)生寶鑒》(公元 1343 年)元.羅天益(謙甫)著。二十四卷,補遺一卷。內(nèi)容為“藥誤永鑒”、“名方類集”、“藥類法象“、“醫(yī)驗紀述”。補遺主要論述外感、傷寒等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一)疫源地
在一定條件下,傳染源向其周圍傳播病原體所能波及的范圍稱為疫源地。每個傳染源可單獨構成一個疫源地。通常把范圍較小的疫源地或單個傳染源所構成的疫源地稱為疫點。若干疫源地連成片并且范圍較大時稱疫區(qū)。所謂疫點,是指同一門戶出入的住戶,或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攜帶者在生活上密切相關的若干戶為范圍;所謂疫區(qū),若在農(nóng)村一般指一個村莊、一個鄉(xiāng)或毗鄰鄉(xiāng),城市以一個或幾個居委會或一條街道為范圍。
疫源地是構成傳染病流行過程的基本單位。每個傳染源可單獨構成一個疫源地,但在一個疫源地內(nèi)也可同時存在著一個以上的傳染源。
疫源地隨病種及時間而變動,其范圍的大小取決于三個因素,即傳染源的存在時間和活動范圍、傳播途徑的特點和周圍人群的免疫狀況。例如,一個臥床的傳染病患者和一個可以自由活動的病原攜帶者,兩者所形成的疫源地范圍完全不同。就傳播途徑來說,麻疹與瘧疾的疫源地范圍相差很大,前者屬于飛沫傳播,故疫源地的范圍只限于患者周圍很近的范圍內(nèi);后者通過蚊媒傳播,疫源地的范圍取決于蚊蟲的活動半徑或飛程內(nèi)。如日常生活接觸在家中引起的傷寒疫源地,其疫源地的范圍可能僅限于病家,反之如為傷寒水型爆發(fā),則疫源地可能包括整個供水區(qū)。此外,傳染源周圍接觸者的免疫狀況也很有關系,如果傳染源的周圍都是易感者,則疫源地范圍會波及到傳播途徑所及的整個范圍。因此,不同傳染病的疫源地范圍大小不同,同種傳染病在不同條件下,疫源地范圍也不相同。
疫源地消滅必須具備三個條件:①傳染源已被移走(住院或死亡)或消除了排出病原體的狀態(tài)(治愈);②通過各種措施消滅了傳染源排于外環(huán)境的病原體;③所有的易感接觸者從可能受到傳染的最后時刻算起,經(jīng)過該病最長潛伏期而無新病例或新感染者。具備了這三個條件時,針對疫源地的各種防疫措施即可結束。
(二)流行過程
每個疫源地都是由它前面的疫源地發(fā)生的。它又是其后發(fā)生新疫源地的基礎。一系列相互聯(lián)系、相繼發(fā)生的新舊疫源地的過程稱為傳染病的流行過程(epidemic process)。疫源地是流行過程的組成部分,要了解流行過程,必須弄清疫源地的發(fā)生條件。如果疫源地一旦被消滅,流行過程也就中斷。
圖8-4 麻疹流行過程示意圖
有人把流行過程看成是傳染病在人群中連續(xù)發(fā)生、不斷傳播的過程。這種看法不正確,也不全面。像麻疹這樣的顯性感染為主的病,感染后只表現(xiàn)臨床發(fā)病,不存在病原攜帶者,也無動物傳染源,因而可以說麻疹的流行過程是麻疹病人不斷發(fā)生、連續(xù)傳播的過程。但對大多數(shù)傳染病來說,傳染源不僅有病人,尚有攜帶者,有的病甚至還有動物傳染源。這就比較復雜,也就是說,不能把流行過程僅看成是傳染病病人在人群中的連續(xù)發(fā)生、不斷傳播的過程(見圖8-4,8-5)。
圖8-5 脊髓灰質炎流行過程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