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女科證治準(zhǔn)繩》 煩

    作者: 王肯堂

    (口干附)

    〔大全〕妊娠苦煩悶者,以四月受少陰君火氣以養(yǎng)精,六月受少陽相火氣以養(yǎng)氣。若母心驚膽寒,多有煩悶,名曰子煩也。《產(chǎn)寶》云∶夫妊娠而子煩者,是肺臟虛而熱乘于心,則令心煩也。停痰積飲在心胸之間,或沖于心,亦令煩也。若熱而煩者,但熱而已。

    若有痰飲而煩者,嘔吐涎沫,惡聞食氣,煩躁不安也。大凡妊娠之人,既停痰積飲,又寒熱相搏,氣郁不舒,或煩躁,或嘔吐涎沫,劇則胎動不安,均謂子煩也。

    〔薛〕前證若因內(nèi)熱,用竹葉湯。氣滯,用紫蘇飲。痰滯,用二陳、白術(shù)、黃芩、枳殼。氣郁用分氣飲加川芎。脾胃虛弱,用六君、紫蘇、山梔。一妊婦煩熱,吐痰惡食,惡心頭暈。此脾虛風(fēng)痰為患,用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雜眩暈。)以補元氣,祛風(fēng)邪漸愈,惟頭暈未痊,乃用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以升補陽氣而愈。

    竹葉湯治妊娠心驚膽怯,終日煩悶,名曰子煩。

    白茯苓(三錢) 防風(fēng) 麥門冬(去心) 黃芩(各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竹葉五片,煎至一盅,無時服。

    竹瀝湯出《外臺秘要》,與前竹葉湯同,內(nèi)有竹瀝一合,無竹葉。又方有知母,無黃芩。

    竹茹湯療妊娠煩躁,或胎不安。

    用淡青竹刮茹(一兩) 以水一大升,煮取四合,徐徐服盡為度。

    知母飲治妊娠心脾壅熱,咽膈渴苦,煩悶多驚。

    知母 麥門冬(去心 赤茯苓(各一錢半) 黃芩 黃 (各二錢) 甘草(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入桑白皮半錢,煎至一盞,再入竹瀝些少,同煎二三沸服,無時。

    麥門冬湯治妊娠心驚膽怯,煩悶,名曰子煩。

    麥門冬(去心) 白茯苓 防風(fēng)(各三錢) 人參(一錢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淡竹葉十葉,煎至一盅,去滓,不拘時服。

    麥門冬散(二方) 治妊娠心煩憒悶,虛躁吐逆,惡聞食氣,頭眩,四肢沉重,百節(jié)疼痛,多臥少起。

    麥門冬(去心) 子芩 赤茯苓(各一兩) 茯神 赤芍藥 陳皮 人參 苦梗 桑寄生 甘草 旋復(fù)花(各半兩) 生地黃(七錢半)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一錢,煎至七分,不拘時溫服。

    又方

    麥門冬 苧根(各三兩) 黃芩 茯神(各一兩) 甘草(炙) 犀角屑(各半兩)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生地黃一分,淡竹葉五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效。

    柴胡散治妊娠心煩,頭目昏重,心胸?zé)?,不思飲食?/p>

    柴胡(一兩半) 赤茯苓 麥門冬(各一兩) 枇杷葉(去毛) 人參 橘紅 甘草(各半兩)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三片,煎至七分服。

    人參散治妊娠熱氣乘于心脾,津液枯少,煩躁壅熱干渴。

    人參 麥門冬 赤獲苓 地骨皮 家干葛 黃芩 犀角屑(各七錢半) 甘草(半兩)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治妊娠心煩熱不止。

    蔥白(一握) 豉(二合)

    上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溫,分三服。

    一母丸治妊娠因服藥致胎氣不安,有似虛煩不得臥,巢氏謂之子煩也。(出產(chǎn)乳。)

    知母(二兩,洗焙)

    上為細(xì)末,以棗肉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煎人參湯送下。

    醫(yī)者不識此證,作虛煩治之,損動胎氣宜矣。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