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yàn)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查古籍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yàn)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銀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題唐.孫思邈著。二卷。論眼科諸證甚為明晰,治療也不偏于補(bǔ)瀉寒溫。
治脾胃虛冷,嘔吐不食。
丁香(不見火)干姜(炮)川烏(炮,去皮臍)甘草(炙,各半錢)紅豆(去皮)良姜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鹽一捻,煎至一盅,不拘時(shí)服。
治七情傷感,氣郁于中,變成嘔吐,作寒熱眩暈,痰滿不進(jìn)飲食。
藿香(去土)木香(不見火)白術(shù)(各一錢半)半夏曲(二錢)白茯苓人參桔梗(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紅棗一枚,煎至一盅,食遠(yuǎn)服。
治胃寒嘔吐,吞咽酸水。
丁香(不見火,一兩)白術(shù)(一兩半)半夏(湯泡七次)干姜(炮)橘紅(各二兩)上為細(xì)末,用生姜自然汁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遠(yuǎn),生姜湯送下。
治胃虛中寒,停痰留飲,嘔吐噦逆。
藿香(二錢)半夏(湯泡七次,炒黃色,三錢半)丁香皮(一錢半)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七片,煎至一盅,食前服。
治胃寒停痰,嘔吐不已。
丁香青皮(炒)陳皮(炒)白術(shù)()人參(各二錢)附子(炮)甘草(炙,各一錢)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空心服。
治感寒嘔吐。
方見寒門
治中脘伏痰,吐逆眩暈。
旋復(fù)花(去梗,一錢)半夏(湯泡七次)橘紅干姜(炮,各一錢半)檳榔人參白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七片,煎至一盅,不拘時(shí)服。
治伏暑嘔吐。
方見暑門。
治男子?jì)D人脾胃虛弱,一切嘔吐。
方見翻胃門。
治停飲傷胃,以致吃食咽酸,嘔吐黃水不已。
方見翻胃門
治嘔吐不止。
藿香半夏(湯泡七次)濃樸(姜汁制炒)蒼術(shù)(米泔水浸,炒)陳皮(各二錢)甘草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紅棗一枚,煎一盅,不拘時(shí)服。
治脾胃虛寒,不思飲食,翻胃嘔吐。
方見翻胃門。
治諸噦嘔吐,心下堅(jiān)痞,膈間有痰水,眩暈。
半夏(五錢)茯苓(三錢)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去滓,入生姜汁再煎二三沸,不拘時(shí)熱服。
治嘔吐,水漿不入,食即吐,大便秘,或利而不快,時(shí)覺腹痛滿悶,或下食不下者,或大小腸膀胱結(jié)而不通,上為嘔吐。
方見傷寒門
治嘔吐,除中滿痞氣,痰逆惡心,宿昔成積,面黃腹脹,臟腑不調(diào),水谷不順脾胃。
沉香丁香硫黃(別研,水飛)檳榔(面裹煨熟,去面)胡椒沒藥(別研)丹砂(一兩)同白面和作餅上除別研藥外,余藥為細(xì)末,入別研藥研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磁盒盛,貯封,每服二丸,食前臨臥用溫生姜橘皮湯下,更量人虛實(shí)大小加減。
治嘔而吐食,謂持實(shí)擊強(qiáng),是無積也。胃強(qiáng)而干嘔,有聲無物,脾強(qiáng)而吐是以腹中痛,當(dāng)以和之,一名丁香半夏湯。
丁香木香(各一錢)半夏曲(一兩)檳榔(二錢)白術(shù)茯苓(各五錢)甘草(四錢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濃煎生姜芍藥湯調(diào)下。有積而痛,手按之愈痛,無積者按之不痛。一方無丁香。
治因食冷物,凝滯胃間,嘔吐不止。
大丁香(半兩)木香胡椒藿香甘草(炙,各三錢)干姜肉桂(各二錢)上為細(xì)末,湯浸蒸餅和丸,如綠豆大,焙干,時(shí)時(shí)干嚼,不必飲湯水,水入即愈吐。如覺痿弱,更加附子隨意。
治飲食傷脾,宿食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上氣復(fù)熱,四肢冷痹,三焦虛寒氣在上,憂氣在下,二氣并爭,但出不入,嘔不得食。
濃樸(去皮)生姜(各二兩)肥棗(三兩,同上三味炒)白術(shù)山藥人參川芎橘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滓,空心服?;?yàn)榧?xì)末,米湯調(diào)下亦可。
治一切酒食所傷,胸膈痞悶,脅肋脹滿,心腹疼痛,飲食不消,痰逆嘔惡,飲食遲化,并宜服之。
枳殼(麩炒)茯苓(去皮)白術(shù)濃樸(姜制)半夏(湯泡)人參木香青皮(去穣)各一兩)干生姜(半兩)牽牛上為細(xì)末,生姜汁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食后用生姜湯送下。
治中脘有宿食留飲,酸蜇心痛,口吐清水,噯宿腐氣。
神曲(三兩,炒)蒼術(shù)(米泔浸,三兩,日曝干,炒)陳皮(各一兩)上為細(xì)末,用生姜汁別煮神曲末為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不拘時(shí)生姜湯送下。
治大人小兒嘔吐痰涎,粥藥難停,無問久新皆治。
丁香沉香官桂(去粗皮)藿香肉豆蔻吳茱萸(湯洗焙干)木香(各半兩)水銀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小豆大,搗作餅子,每服十餅,不拘時(shí)生姜湯下,或化服亦得,量病加減。
治嘔吐不食。
人參白術(shù)茯苓橘皮縮砂仁(各一分)丁香木香肉豆蔻(煨)草果仁(各一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生姜煎湯化下。
治卒吐逆,粥飲入口即吐,困弱無力。
人參(二兩,拍破)上以水一大升,煎取四合,頓熱服,兼以人參汁煮粥吃立愈。徐郎中患反胃,諸方不瘥,只服參而愈。
治胃脘有熱,胃中有寒,嘔吐不止。
上用附子炮去皮臍,碾為細(xì)末,以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就濕以大黃末為衣,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姜湯送下。
治胃熱嘔吐不已。
半夏(湯泡七次)陳皮(各半兩)白茯苓(三錢)甘草(一錢半)刮竹青(四錢)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shí)啜服。
療煩熱嘔逆,食下則出。
麥門冬(去心)青竹茹(各三兩)茅根生姜(各五兩)人參甘草(炙,各一兩)上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分溫三服,如人行五里進(jìn)一服,不吐利,忌海藻菘菜
治胃受邪熱,心煩喜冷,嘔吐不食。
葛根(三兩)半夏(湯泡七次,一兩)甘草(炙,一兩)上咀,每服五錢,水二盞,入竹茹如棗許,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取清汁,微冷飲湯
治氣郁嘔吐。
半夏(制,二兩半)人參濃樸(制)辣桂(各一兩)茯苓(一兩半)甘草(勻,半兩)上咀,每服三錢半,生姜七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服。加木香煎亦得。
治干嘔,和調(diào)胃氣。
丁香香子(炒)木香(各半兩)縮砂仁白芷(炒)益智(去皮)陳皮(湯浸去白以上各一兩)阿魏(上為細(xì)末,入阿魏膏抖勻,用醋煮面糊和丸,如雞頭實(shí)大,研丹砂麝香細(xì)末各少許,同為衣,每服一丸,細(xì)嚼,用姜鹽湯送下,空心服。
治干嘔,和胃下氣。
草豆蔻(去皮)藿香枳殼(去穣,麩炒)陳皮(湯浸去白,焙)白術(shù)山芋(各半兩)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棗二枚,擘破,粟米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干嘔惡心,益津液,和胃氣。
生姜(二斤,和皮切作片,以青皮三兩同淹一宿,慢火焙干)甘草(炙,銼)陳皮(湯兩)上為細(xì)末,以面糊和丸,如小彈子大,用丹砂細(xì)末為衣,每服一丸,細(xì)嚼,溫酒送下,食前服。
治干嘔氣逆不止。
半夏曲(微炒,三兩)人參(一兩半)白豆蔻(去皮)陳皮(去白,焙)白術(shù)(各一兩)上為細(xì)末,用生姜汁同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不拘時(shí)用粥飲送下。
治干嘔不下食。
人參(一兩)陳粟米(一兩半)生姜(切碎,五兩)半夏(湯泡七次,去滑,四兩,用上同入銀石鍋中,慢火焙令焦黃,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三片,棗二枚,去核煎至七分去滓,微熱空心服。
治噦逆不食。
半夏(七枚,大者先以錐子穿透心,用左搓麻線空過,于井花水內(nèi)浸,一日一換水,候七日取出焙干)丁香(四十九粒)胡椒(各四錢)上為細(xì)末,大人用生姜湯調(diào)一字,小兒箸頭蘸生姜汁后點(diǎn)藥少許口中立愈,至甚者不過三服。
治胃寒噦逆。
石蓮肉(去心)附子(炮裂,去皮臍)干姜(炮,各一兩)上為細(xì)末,用粟米粥和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用蜀椒湯送下,噦止勿再服。
治胃寒嘔噦。
白術(shù)(三兩半)半夏(二兩,制)干姜(一兩)丁香(半兩)上為細(xì)末,生姜汁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時(shí)生姜湯送下。
助脾胃,消導(dǎo)飲食,止吐逆。
烏梅肉(五錢)神曲(炒)麥(炒,各六錢)人參干姜(炮)甘草(炙,各二錢)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前用米飲湯送下。
開胃進(jìn)食,止嘔吐。
人參木香(各三錢)枳殼(麩炒,一兩)白術(shù)(一兩半)陳皮(四錢)干生姜(二錢上為細(xì)末,用荷葉包米煨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不拘時(shí)用米湯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