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吐利后,胃虛膈熱而咳逆。
橘皮(三錢)竹茹(二錢)人參(二錢)甘草(一錢,炙)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紅棗三枚,煎一盅,不拘時服。
治胃膈痞滿咳逆。
柿蒂(五錢)丁香(三錢)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一盅,不拘時服。
治噦欲死。
半夏(湯泡,六錢)生姜(五錢)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分作二服,不拘時服。
治痰逆,止咳嗽,散痞滿壅塞,開堅結(jié)痛悶,進飲食。調(diào)和五臟。
辣桂干生姜(各二錢半)半夏(湯泡七次)茯苓(去皮,各一兩)白術(shù)陳皮(去白)澤瀉(以上各半兩)上為細末,面糊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生姜湯下,日三服。病在膈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病在中,不拘時服。一方用黃柏黃連各半兩,水丸服效。
治傷寒熱證,咳逆嘔噦。
方見傷寒門(加柿蒂煎服。)
其法于患人乳下一指許,正與乳相直,骨間陷處,如婦人即屈乳頭,下乳頭齊處是穴。
灸之,艾炷如小豆大,灸三壯,男左女右,只灸一處,火到肌即瘥,如不瘥不可治也。其穴當取乳下骨間,動脈處是穴。
治吐利及病后,胃中虛寒咳逆,至七八聲相連,收氣不回者難治。
丁香柿蒂人參茯苓橘皮良姜(炒)半夏(以上各一兩)生姜(一兩半)甘草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乘熱頓服,或用此藥調(diào)蘇合香丸服之,亦妙。
治久患咳噫,連咳四五十聲者上用生姜自然汁半合,入蜜一匙,同煎令熟,不拘時溫服,如此三四服立效。
上用黑豆二合,炒熱內(nèi)于瓶中,以熱醋沃之,紙封,開小孔子,令患人以口吸其氣,入咽喉中,即定。
治胃中有寒咳逆。
橘皮干姜通草桂心人參甘草(各等分。)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六分,溫服,日三服。
止咳逆。
羌活附子(炮,去皮臍)茴香(炒,各半兩)木香丁香干姜(炮,各一兩)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七分盞,鹽少許,煎數(shù)沸,空心服,一方無丁香,一方用丁香,不用木香。
治咳逆噎汗。
丁香柿蒂(各一錢)良姜甘草(炙,各半錢)上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用熱湯乘熱點服。
治諸種吃噫,嘔逆痰涎。
丁香柿蒂青皮陳皮(各一兩)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治丈夫女子傷中絕脈,筋急痛咳逆上以鹿髓和熱酒服之良。
草豆蔻(去皮)益智(去皮,各一兩)干柿蒂(二兩)上咀,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熱服。
上以蘇合香丸,用丁香柿蒂煎湯化下。噫逆即咳逆也,乃胃寒所致,良姜為要藥,人參白茯苓佐之,蓋良姜能溫胃,能解散胃中風邪。
治咳逆不止。
上用干柿蒂十五枚為末,用水一盞,加白鹽梅少許,煎至六分,不拘時溫服。
治噫氣咳逆,亦治傷寒咳逆,日夜不定。
篳澄茄良姜(各二兩)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分沸,投醋半盞;取出呷之。
橘皮(三兩,湯浸,去穣,銼)枳殼(一兩,去穣,麩炒。)上銼碎,以水一升,煎至五合,去滓,通熱頓服。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次,焙干,微炒)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焙)上咀,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同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熱服。
治咳逆服藥無效者。
硫黃乳香上各等分為末,用酒煎急令患人嗅之。
雄黃(二錢)上為末,用酒一盞,煎七分,急令患人嗅其熱氣即止。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治吐利后,胃虛膈熱而咳逆。
橘皮(三錢)竹茹(二錢)人參(二錢)甘草(一錢,炙)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紅棗三枚,煎一盅,不拘時服。
治胃膈痞滿咳逆。
柿蒂(五錢)丁香(三錢)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一盅,不拘時服。
治噦欲死。
半夏(湯泡,六錢)生姜(五錢)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分作二服,不拘時服。
治痰逆,止咳嗽,散痞滿壅塞,開堅結(jié)痛悶,進飲食。調(diào)和五臟。
辣桂干生姜(各二錢半)半夏(湯泡七次)茯苓(去皮,各一兩)白術(shù)陳皮(去白)澤瀉(以上各半兩)上為細末,面糊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生姜湯下,日三服。病在膈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病在中,不拘時服。一方用黃柏黃連各半兩,水丸服效。
治傷寒熱證,咳逆嘔噦。
方見傷寒門(加柿蒂煎服。)
其法于患人乳下一指許,正與乳相直,骨間陷處,如婦人即屈乳頭,下乳頭齊處是穴。
灸之,艾炷如小豆大,灸三壯,男左女右,只灸一處,火到肌即瘥,如不瘥不可治也。其穴當取乳下骨間,動脈處是穴。
治吐利及病后,胃中虛寒咳逆,至七八聲相連,收氣不回者難治。
丁香柿蒂人參茯苓橘皮良姜(炒)半夏(以上各一兩)生姜(一兩半)甘草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乘熱頓服,或用此藥調(diào)蘇合香丸服之,亦妙。
治久患咳噫,連咳四五十聲者上用生姜自然汁半合,入蜜一匙,同煎令熟,不拘時溫服,如此三四服立效。
上用黑豆二合,炒熱內(nèi)于瓶中,以熱醋沃之,紙封,開小孔子,令患人以口吸其氣,入咽喉中,即定。
治胃中有寒咳逆。
橘皮干姜通草桂心人參甘草(各等分。)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六分,溫服,日三服。
止咳逆。
羌活附子(炮,去皮臍)茴香(炒,各半兩)木香丁香干姜(炮,各一兩)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七分盞,鹽少許,煎數(shù)沸,空心服,一方無丁香,一方用丁香,不用木香。
治咳逆噎汗。
丁香柿蒂(各一錢)良姜甘草(炙,各半錢)上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用熱湯乘熱點服。
治諸種吃噫,嘔逆痰涎。
丁香柿蒂青皮陳皮(各一兩)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治丈夫女子傷中絕脈,筋急痛咳逆上以鹿髓和熱酒服之良。
草豆蔻(去皮)益智(去皮,各一兩)干柿蒂(二兩)上咀,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熱服。
上以蘇合香丸,用丁香柿蒂煎湯化下。噫逆即咳逆也,乃胃寒所致,良姜為要藥,人參白茯苓佐之,蓋良姜能溫胃,能解散胃中風邪。
治咳逆不止。
上用干柿蒂十五枚為末,用水一盞,加白鹽梅少許,煎至六分,不拘時溫服。
治噫氣咳逆,亦治傷寒咳逆,日夜不定。
篳澄茄良姜(各二兩)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分沸,投醋半盞;取出呷之。
橘皮(三兩,湯浸,去穣,銼)枳殼(一兩,去穣,麩炒。)上銼碎,以水一升,煎至五合,去滓,通熱頓服。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次,焙干,微炒)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焙)上咀,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同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熱服。
治咳逆服藥無效者。
硫黃乳香上各等分為末,用酒煎急令患人嗅之。
雄黃(二錢)上為末,用酒一盞,煎七分,急令患人嗅其熱氣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