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前五世紀(jì)? )原題戰(zhàn)國時秦越人撰。共有 81 個問答。系采摘《內(nèi)經(jīng)》的精要,設(shè)為問答,解釋疑難。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yùn)》《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普濟(jì)方》(公元 1406 年)明.朱橚等撰。 共168卷。凡 1960 論,2175 類、778 法、61739 方 239 圖。 收載方劑最多?!侗静菥V目》中附方有不少是從此書采錄的。
治風(fēng)熱上壅,耳內(nèi)聾閉,腫掣痛,膿血流出。
犀角(鎊)木通石菖蒲甘菊花(去枝根)玄參赤芍藥赤小豆(炒,各二錢)甘草(炙,一錢)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治風(fēng)入耳,虛鳴。
白芷蒼術(shù)陳皮石菖蒲(炒)細(xì)辛濃樸(制)半夏(制)紫蘇莖葉辣桂木通甘草(炙,各一錢)川芎(二錢)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蔥白二根,煎一盅,食后服。
治風(fēng)虛耳聾。
方見風(fēng)門。
治氣虛生風(fēng),耳內(nèi)痛與頭相連,膿血流出。
赤芍藥白芍藥川芎木鱉子當(dāng)歸大黃甘草(各一錢半)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后服。
治飲食不節(jié),勞役形體,脾胃不足,得受內(nèi)障耳聾之患。服此令人精神過倍,元?dú)庾砸妫磔p體健,耳目聰明矣。
黃柏(酒制,炒)芍藥(各半錢)蔓荊子(一錢)升麻葛根(各一錢半)人參黃甘草(各二錢半)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臨臥服。
上用《和劑》流氣飲,加石菖蒲生姜三片,蔥白三根同煎,食后溫服。
治風(fēng)虛耳聾。
辣桂川芎當(dāng)歸石菖蒲細(xì)辛木通木香白蒺藜(炒,去刺)麻黃(去節(jié))甘草(炙,各一錢)白芷梢天南星(煨裂,各一錢半)上作一服,水二盅,蔥白二根,紫蘇五葉,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后服。一方加全蝎去毒一錢。
治腎虛耳聾。
磁石(火醋淬七次,研細(xì),水飛)巴戟川椒(開口者,各一兩)石菖蒲沉香(各半兩)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用豬腎一只,細(xì)切,和以蔥白少鹽并藥,濕紙十重裹,煨令香熟,空心細(xì)嚼,溫酒送下。
治內(nèi)熱,耳出膿汁。
蔓荊子赤芍藥生地黃桑白皮(炒)甘菊花赤茯苓川升麻麥門冬(去心)木通前胡甘草(炙,各一錢)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紅棗二枚,煎至一盅,食后服。
治耳聾。
全蝎(一枚)地龍(二條)土狗(二枚)明礬(半生半)雄黃(各半兩)麝香(一字)上為細(xì)末,每用少許,蔥白蘸藥,引入耳中,閉氣面壁坐一時,三日一次。
治腎虛耳聾。
巴戟(去心)干姜(炮)芍藥山茱萸桂心遠(yuǎn)志(去心)細(xì)辛菟絲子(酒浸)澤瀉石斛黃干地黃當(dāng)歸蛇床子牡丹皮肉蓯蓉(酒浸)人參附子(炮)甘草(以上各二兩)石菖蒲(一兩)茯苓(去皮,半兩)防風(fēng)(一兩半)羊腎(二枚)上為細(xì)末,以羊腎研爛細(xì),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酒送下。
治腎虛耳聾,或風(fēng)邪入于經(jīng)絡(luò),耳內(nèi)虛鳴。
肉蓯蓉(酒浸,切焙)石龍芮石菖蒲山茱萸(去核)菟絲子(酒浸,蒸焙)川羌活(去蘆)鹿茸(酒炙)磁石(火醋淬七次,水飛)附子(炮,去皮臍)石斛(去根,各一兩)全蝎(去毒,七個)麝香(一字,另研旋入)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鹽酒或鹽湯送下。
治耳聾久不聞?wù)摺?/p>
磁石(用緊者,如豆大一塊)穿山甲(燒存性為末,一字)上二味,用新綿子裹了,塞所患耳內(nèi),口中銜少生鐵,覺耳內(nèi)如風(fēng)雨聲,即愈。
治耳,出膿及黃水。
白礬(粘,一錢)胭脂(一字)麝香(少許)上為細(xì)末,先用綿杖子纏去耳中膿水盡,另用綿杖子送藥入耳中,令到底摻之。一方加黃丹龍骨。
治風(fēng)虛,耳聾無聞。
磁石(火醋淬七次)防風(fēng)(去蘆)羌活(去蘆)黃(去蘆,鹽水浸,焙)木通(去皮)白芍藥桂心(不見火,各一兩)人參(去蘆,半兩)上為細(xì)末,用羊腎一對,切去脂膜搗爛,打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
治腎虛耳聾。
肉蓯蓉(酒浸,焙)菟絲子(酒浸,另研)山芋白茯苓(去皮)人參官桂(去粗皮)防風(fēng)(去叉)熟地黃芍藥黃(各半兩)附子(炮,去皮臍)羌活(去蘆)澤瀉(各一分)羊腎(一對,薄切,去筋膜,炙干)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溫酒送下。
治虛損耳聾。
桑螵蛸(十枚,炙)當(dāng)歸白術(shù)(米泔浸,炒)白茯苓(去皮)官桂(去粗皮)附子(炮)牡荊子磁石(火醋淬)菖蒲(米泔浸,焙)干地黃(焙,各一兩)大黃(銼炒)細(xì)辛(去苗)川芎牡丹皮(各半兩)上咀,每服三錢匕,先以水三盞,煮豬腎一只,取汁一盞,去腎入藥,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耳聾閉塞不通。
藜蘆雄黃川芎石菖蒲全蝎白芷藿香鵝不食草薄荷苦丁香(各等分)麝香(少許)上為細(xì)末,每用些少吹鼻中。如無鵝不食草,加片腦少許。
治氣壅,頭目不清,耳常重聽。
甘菊花白僵蠶(炒,各半兩)羌活荊芥穗木通川芎防風(fēng)(各四兩)木香(一錢)石菖蒲甘草(各一錢半)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食后茶清調(diào)服。
治風(fēng)虛不爽,時有重聽,或有風(fēng)痹之狀。
磁石(二兩,火醋淬七次,用蔥子一合,木通三兩,用水同煎一晝夜,去蔥子木通)川椒(去目)石棗(去核)防風(fēng)遠(yuǎn)志肉白術(shù)茯苓細(xì)辛菟絲子(酒浸)川芎山藥木香鹿茸(酒浸一宿,炙)當(dāng)歸黃川烏(炮,各一兩)石菖蒲(一兩半)肉桂(六錢半)熟地黃(九蒸,二兩)上為細(xì)末,用羊腎兩對,去膜,以酒煮爛,和諸藥末搗,以煮腎酒,打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仍服清神散,二藥相間服,忌牛肉雞鴨子。
治耳聾。
蓖麻子(去殼)松脂黃蠟杏仁(去皮雙仁,炒,各半兩)乳香食鹽巴豆(去皮,炒,各一分)上搗爛如膏,捻如棗核樣,如小拇指大,以黃蠟薄卷之,大針扎兩三眼子,兩頭透,用塞耳,經(jīng)宿當(dāng)聞鐘聲,黃水出愈。
治耳聾。
雄黃防風(fēng)礬石石菖蒲烏頭(去皮臍)川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各一分)大棗核(十枚)上為末,以香爐中安艾,一彈子大,次著黃柏末半錢匕于艾上,復(fù)以藥二錢匕著艾上,火燃,向耳熏之。
治腎虛耳聾重聽,過于思慮,則其病尤甚,此藥主之。
石菖蒲蜀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各三分)蔥子(炒,半兩)皂莢(一挺,去皮子,炙)羊腎(一對,以酒一升,煮干取出,切作片,曝干)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送下,日三服。凡欲服此藥,臨睡時先安鐵物于所患耳邊,口中以牙齒咬定,卻以瓷石一小塊安耳內(nèi),覺氣微通,略能聽聲,然后服藥。
治耳聾,乃因腎虛,耳中如風(fēng)水聲,或如鐘鼓聲。
椒目巴豆菖蒲松脂(各一錢)上為末,攤令薄,卷作筒子,塞耳內(nèi),一日一易,一方同,川椒以蠟為丸,如棗核大,塞耳中。一方無松脂。
一豆三貓不出油,麝香少許用真修。
煉蜜為丸麥粒大,綿裹錠子耳中投。
治耳聾。
磁石(火煨醋淬七次,細(xì)研水飛)附子(炮,去皮臍)巴戟(去心)川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各一兩)上為細(xì)末,每服用豬腎一只,去筋膜細(xì)切,蔥白薤白各一分,切,入藥一錢,鹽花一字,和攪令勻,以十重濕紙裹于糖灰火內(nèi)煨熟,空心細(xì)嚼,用酒解薄粥送下,十日大效。
治耳聾。
桂心(十八銖)野葛(六銖)成煎雞肪(五兩)上咀,于銅器中微火煎三沸,去滓密貯勿泄,以葦筒盛,如棗核大,火炙令少熱,欹臥側(cè)耳灌之。如此十日,盯聹自出,大如指長一寸,久聾不過三十日,以發(fā)裹膏深塞,莫使泄氣,五日乃出之。《千金翼》云∶治二十年耳聾。
治耳聾。
鯽魚膽(一枚)烏驢脂(少許)生油(半兩)上和勻,納樓蔥管中,七日滴于耳內(nèi),瘥。
治遠(yuǎn)年近日耳聾。
蝎梢(七枚,焙)淡豉(二十一枚,揀大者,焙干)巴豆(七粒,去心膜,不去油)上先研蝎梢淡豉令細(xì),別研巴豆成膏,同研勻捏如小棗核狀,用蔥白小頭取孔,以藥一粒在內(nèi),用薄綿裹定,臨臥時置在耳中,來早取出,未通再用,以通為度。
治遠(yuǎn)年近日耳聾,不聞人聲。
曾青(一錢)龍腦(地錢)凌霄花(三錢)上為細(xì)末,每用一字,吹入耳內(nèi),后用鼠膽滴入耳內(nèi),隨即用綿子塞內(nèi),從晚塞到晨,雞報曉取綿子,耳鳴大驗(yàn)。
治耳聾。
石菖蒲(十兩,一寸九節(jié)者)蒼術(shù)(五兩,生用)上銼成塊子,置于瓶內(nèi),以米泔浸七日取出,去蒼術(shù),只將菖蒲于甑上蒸,三兩時取出焙干,搗為細(xì)末,每服二錢,糯米飲調(diào)服,日進(jìn)三服。或?qū)⒄羰煺咦髦疙敶髩K子,食后置口中,時時嚼動,咽津亦可。
治耳聾。
新雞卵(一枚)巴豆(一粒,去心膜)上先以雞卵上開一竅,將巴豆納雞卵中,以紙兩重,面粘貼蓋,卻與雞抱,以其余卵雞子出為度。取汁滴于耳內(nèi),日二次,五七日瘥。
上用蒼術(shù)一塊,長七分,將一頭削尖,一頭截平,將尖頭插耳內(nèi),平頭上按箸頭大艾炷灸之,輕者灸七壯,重者灸十四壯,覺耳內(nèi)有熱氣者效。
又方上有竹筒盛鯉魚腦,炊飯?zhí)幷糁铎?,注耳中,一方生用鯉魚腦,綿裹包入耳中。一方用鯉魚膽滴耳中,并瘥。
治耳聾氣塞腎虛等證。
上用全蝎四十九個,去姜泡濕,以糯米半升,于大瓦鋪平,將蝎鋪于米上,焙令米黃為度,去米不用。又切生姜四十九片,每片放蝎,再焙,姜焦為度,去姜不用,將蝎研為細(xì)末,三五日前,每日先服黑錫丹三五服,臨服藥時,令夜飯半飽,服時看其人酒量,勿令大醉。酒調(diào)畢,令其入睡,切勿令人叫醒,令熟臥,卻令人輕喚,如不聽得,濃煎蔥白湯一碗令飲,耳即鳴,五更耳中聞百十?dāng)€笙響,便自此聞聲。一方無糯米制、銀石器炒。
上用蠟紙一張,剪作四片,每一片于箸上緊卷,抽卻箸,以蠟紙卷子安耳中,燃之,待火欲至耳,急除去,當(dāng)有惡物出,在殘紙上,日一角,用了以蠟塞定。
上用甘遂半寸,綿裹插兩耳中,卻將甘草口中嚼,自然聽。
治積年耳聾。
上用驢生脂和生姜熟搗,綿裹塞耳數(shù)次,能聽。一方有川椒無生姜,有人耳癢,一日一作,可畏,每挑剔出血,稍愈,此乃腎臟虛,致浮毒上攻,未易以常法治也,宜服透水丹,勿飲酒、啖濕面菜蔬雞豬之屬,能盡一月為佳,不能戒無效。
上用生菖蒲裂汁滴耳中,即效。
治耳聾,塞耳疼痛。
上用附子,以醇醋煮一宿,削如棗核,以綿裹塞耳中。一方治風(fēng)聾,仍灸上星二七壯,令氣通耳中,即瘥。
治耳聾滴耳。
上用龜一枚,安于合中荷葉上養(yǎng)之,??慈~上有尿,收取滴耳中。一方用秦龜雄者,以磁碗中或盤內(nèi)置之,以鏡照龜,既有鑒中影,往往淫發(fā)而失溺,急以物收取用之。又一法,以紙炷火上熱,以點(diǎn)其尻,亦能失尿。
治耳聾立效。
上以干地龍入鹽,貯在蔥尾內(nèi),為水點(diǎn)之。一方為末,用綿裹如棗核大,塞耳中三五日,即瘥。一方用白頸者,安蔥葉中,面封頭蒸熟,化為水,以滴耳中。
治耳聾氣閉不通。
茴香木香全蝎玄胡索陳皮菖蒲(各一錢)羌活僵蠶川芎蟬蛻(各半錢)穿山甲(各二錢)甘草(一錢半)上為細(xì)末,每服三錢,不拘時溫酒調(diào)服。
耳者,宗脈之所聚,腎氣之所通。小兒腎臟盛而有熱,熱氣上沖于耳,津液結(jié)滯,則生膿汁。有因沐浴水入耳內(nèi),水濕停積,搏于血?dú)?,蘊(yùn)積成熱,亦令耳膿汁出,謂之耳。久而不瘥,則變成聾。
白礬(枯)黃丹龍骨(各半兩)麝香(一錢)上研極細(xì),以先綿杖子展盡耳中膿水,用藥一字,分摻兩耳內(nèi),日二次,勿令風(fēng)入。
治風(fēng)邪之氣干于腦,或入于耳,久而不散,經(jīng)絡(luò)痞塞,不能宣利,使人耳中然,或作旋運(yùn)。
磁石(五兩,搗碎,水淘去赤汁)山茱萸天雄(炮,去皮臍,各二兩)木通防風(fēng)薯蕷菖蒲遠(yuǎn)志(去心)川芎細(xì)辛蔓荊子白茯苓干姜(炮)肉桂甘菊花(各一兩)熟地黃(三兩)上細(xì)銼和勻,以生絹袋盛,以酒二斗浸,七日后,每日任性飲之,以瘥為度。
治風(fēng)聾年久及耳鳴。
生鯉魚腦(二兩)當(dāng)歸(切焙)細(xì)辛(去莖葉)附子(炮,去皮臍)白芷菖蒲(各半兩)上除魚腦外,搗為細(xì)末,以魚腦置銀器中,入藥在內(nèi),微火上煎,候香濾去滓,傾入瓷盒中,候凝丸如棗核大,綿裹塞耳中。一方無菖蒲,有羊腎脂,同魚腦先熬,次下諸藥。
治風(fēng)虛耳聾。
杜仲(去粗皮,炙黃)黃(銼,各半兩)磁石(五兩,搗碎,水淘去赤汁,綿裹懸煎,不得到鐺底)羊腎(一只,去脂膜,切)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去皮,炙干)上以水三大碗,先煮磁石取汁二大碗,下杜仲等,又煎一盞半,去滓,入羊腎梗米一合,蔥白姜椒鹽醋一如作羹法,空心服。
治卒得風(fēng)疾,覺耳恍恍卒痛者。
上用鹽五升,甑上蒸熱,以耳枕之,冷即換,亦治耳疼。一方用軟布裹熨患耳,或青布裹鹽亦可。
治勞聾,腎虛損,腰腳無力,而黑體瘦,小便滑數(shù)。
肉蓯蓉(酒浸一宿,去皮,炙)石菖蒲附子(炮,去皮臍)磁石(燒令赤,醋淬七次,搗碎,研,水飛過)巴戟(去心)鹿茸(去皮涂酥,炙微黃)菟絲子(水淘凈,酒浸三日,曝干為末)石斛(去根)杜仲(去粗皮,炒黃)牡蠣()補(bǔ)骨脂(炒,各一兩)桑螵蛸(微炒,半兩)熟地黃桂心(各一兩半)上為細(xì)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溫科送下,晚再服。
治勞聾。
附子(炮,去皮臍)肉蓯蓉(酒浸,去皮)遠(yuǎn)志(去心)菟絲子(酒浸,別搗為末)牛膝(去苗)磁石(燒令赤,醋淬七次,搗碎,研,水飛,各一兩)上為細(xì)末,用羊腎五對,去脂膜,細(xì)切爛研,入酒三升于銀鍋中,微火煎如膏,然后入藥末,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溫酒送下,鹽湯亦可。
治卒聾,及腎虛耳內(nèi)作風(fēng)水聲鐘聲。
穿山甲(用大片,以蛤粉炒赤色,去粉)蝎梢(七個)麝香(少許)上為細(xì)末,以蠟入麻油一滴為丸,綿裹塞耳內(nèi)。
上用雞心檳榔一個,以刀子從臍剜取一竅,如錢眼大,實(shí)以麝香,坐于所患耳內(nèi),從上以艾炷灸之,不過二三次效。
治風(fēng)毒壅熱,心胸痰滯,兩耳虛聾,頭重目眩。
犀角屑前胡(去蘆)甘菊花石菖蒲枳殼生地黃澤瀉木通羌活(各半兩)麥門冬(去心,一兩)甘草(炙,一分)上咀,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食后溫服。
治上焦風(fēng)熱,耳忽聾鳴,四肢滿急,昏悶不利。
茯神(去木,一兩)羌活防風(fēng)(去叉)蔓荊子黃(銼)石菖蒲薏苡仁五味子(各半兩)麥門冬(去心,一兩)甘草(一分,炙)上咀,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食后溫服。
治耳聾,不聞言語,利腎氣,退熱。
羚羊角屑(一兩)沙參澤瀉前胡(各三分)防風(fēng)木通(各二分)旋復(fù)花石菖蒲(各半兩)牽牛(一兩半,炒)上咀,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食后溫服。
治暴熱耳聾,心膈壅悶。
磁石(搗碎,水淘)木通桑白皮生地黃防風(fēng)(各一兩)枳殼(三分,麩炒)上咀,每服五錢,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空心溫服。
治久聾方。
蓖麻子(二十一個,去油用)皂角(煨,取肉,半錠)生地龍(中者一條)全蝎(二個,焙)遠(yuǎn)志(去心)磁石(火醋淬七次,研細(xì),水飛)乳香(各二錢)上為細(xì)末,以黃蠟熔和為丸,塞耳中。
治耳聾三十年不聞?wù)摺?/p>
天雄(一分)附子(一枚)雞子(一枚)上為細(xì)末,將雞子開一孔,取去黃,用清和藥,卻內(nèi)雞子,封合其頭,還令雞抱之,待諸雛出,其藥乃成。取出以綿裹塞耳內(nèi),取瘥為度。
治久聾諸藥不效。
穿山甲(炮)螻蛄(各半兩)麝香(一錢)上為細(xì)末,以蔥涎和劑塞耳中,或?yàn)榧?xì)末,以少許蔥管盛藥,放耳中。
治久聾滴耳。
水銀(一分)蚯蚓(中者一條)上就樓蔥叢內(nèi),以一莖去尖頭,入水銀蚯蚓在內(nèi),即系卻頭,勿令傾出,候蚯蚓化為水,取滴耳中,愈。
治耳聾久不效者。
上用大蒜一瓣,一頭剜一坑子,以巴豆一粒,去皮,慢火炮令極熱,入在蒜內(nèi),以新綿裹定,塞耳中,不過三四次效。
治多年耳聾不可治者,用此十日見效,除病根。
川烏頭(一個,炮去皮臍,一方草烏用尖)細(xì)辛(各二錢)膽礬(半錢)活鼠(一個,熱湯內(nèi)浸死,砍喉開取膽,真紅色是)上為細(xì)末,用鼠膽調(diào)和勻,再焙令干,研細(xì),卻入麝香半字,用鵝毛管吹入耳中,吹時口含茶清,待少時。
治腎虛熱毒,乘虛攻耳,致耳內(nèi)常鳴,如蟬聲。不可專服補(bǔ)藥,宜用此方。
龍齒人參白茯苓(去皮)麥門冬(去心,焙)遠(yuǎn)志(去心,各半兩)丹砂(研)鐵粉(研)龍腦(研)牛黃(研)麝香(研,各一分)上為細(xì)末,研勻,每服半錢匕,食后用沸湯調(diào)服,日三服,病愈即已。
治男二十歲,因瘡毒后,腎經(jīng)熱,右耳聽事不真,每心中不寧,則轉(zhuǎn)覺重聽,虛鳴疼痛。
生地黃(一兩半)桑白皮(一兩)磁石(搗碎,水淘二三十次去盡赤汁為度,二兩)羌活枳殼防風(fēng)黃芩木通甘草(各半兩)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日二三服,不拘時候。一方無磁石。
治耳內(nèi)虛鳴。
麝香(半錢)全蝎(十四個)薄荷(十四葉,裹麝香全蝎,瓦上焙干)上為細(xì)末,滴水捏作挺子,塞耳內(nèi),極妙。
吳茱萸巴豆(去皮,熬)干姜石菖蒲磁石細(xì)辛(各一分)上為細(xì)末,用鵝膏和少許,以綿裹塞耳中,以鹽五升,布裹蒸熨耳門,令暖氣通入耳內(nèi),冷即易之,如此數(shù)次。瘥后常以亂發(fā)卷塞耳中,慎風(fēng)。一方無磁石。
治耳鳴川芎當(dāng)歸細(xì)辛(各半兩)石菖蒲官桂(去粗皮)白芷(各三錢)上咀,每服三錢,水二盞,入紫蘇姜棗,煎至一盞,去滓,不拘時服。如虛冷甚者,酌量加生附子,蓋腎者宗脈所聚,耳為之竅,血?dú)獠蛔?,宗脈乃虛,風(fēng)邪乘虛隨脈入耳,氣與之搏,故為耳鳴,先用一料五苓散,加制枳殼橘皮紫蘇生姜同煎,吞青木香丸,散邪疏風(fēng)下氣,續(xù)以芎歸飲和養(yǎng)之。
治腎虛耳鳴,夜間睡著,如打戰(zhàn)鼓,覺耳內(nèi)風(fēng)吹,更四肢抽掣疼痛。
黃(一兩)羌活白蒺藜(瓦上炒去刺,各半兩)黑附子(大者一個)羯羊腎(一對,焙干)上為細(xì)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煨蔥鹽湯送下。一方有破故紙,無白蒺藜。
治耳中策策疼痛。
犀角(鎊)牛黃(研)南星白附子(炮)干姜(炮)丹砂(研)沒藥(研)半夏(湯洗)龍腦(研)乳香(研)烏蛇(酒浸,去皮骨,炙)官桂(去皮,各一分)防風(fēng)當(dāng)歸(焙)麝香(研,各半兩)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用溫酒送下。
治耳中卒然大痛,治瘡,生肌止痛。
硼砂(三錢)滑石(研,一兩)輕粉(研,一錢)烏賊魚骨(研,各一兩)寒水石(四兩,研)上為細(xì)末,每用少許摻耳中,或油調(diào)如糊滴耳中,痛立止。
穿山甲(二片)土狗子(二個)上將土狗子,夾在穿山甲內(nèi),同炒焦黑色為度,入麝香少許,同研細(xì)末,吹一字于耳內(nèi)。一方治耵聹。
又方用草烏削如棗核大,蘸生姜自然汁塞耳內(nèi),其疼立止。一方不用姜汁。
上用郁金研細(xì)末,每用一字,以凈水調(diào),傾入耳,卻急傾出。
治耳中汁出,或痛或膿。
上用杏仁,炒令赤黑,研成膏,薄綿裹,納耳中,日三四度易之,或亂發(fā)裹塞之,亦妙。一方治耳卒痛或水出,用杏仁炒焦為末,蔥涎搜和為丸,以綿裹塞耳中,熏耳亦可。又治耳中腫,兼有膿。
治耳卒腫出膿,并底耳,及治耳聾不瘥有蟲。
上用礬石,熬令汁枯,研細(xì),每以葦筒吹少許入耳中,日三四度,或以綿裹如棗核大,塞耳中亦得。一方先以干鹽摻之,次入礬末,尤妙。一方先以紙纏去耳中汁,次以礬末粉耳中,次以食鹽末粉其上,食久乃起,不過再度,永瘥。一方不用鹽。
又方用商陸生者,洗凈,以竹刀子削如棗核大,塞耳中。亦治耳內(nèi)生瘡。
治耵聹塞耳聾,不可強(qiáng)挑。
蔥汁(三合)細(xì)辛(去苗)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分)上將細(xì)辛附子為末,以蔥汁調(diào)令稀,灌入耳中。
治耳中干耵,耳鳴致聾。
柴胡(三錢)連翹(四錢)水蛭(半錢,炒,另研)繭蟲(三個,去翅足,另研)麝香(少許,另研)當(dāng)歸身人參炙甘草(各一錢)上除另研外,以水二盞,入生姜三片,煎至一盞,去滓,稍熱下水蛭等末,再煎一二沸,食遠(yuǎn)稍熱服。
治耳。
郁李仁(去皮,研)芍藥人參(各半兩)大黃山芋官桂(去皮,各一兩)檳榔(三枚)牡丹皮木香細(xì)辛(去苗)甘草(炙,各一分)上為細(xì)末,研勻,每服一錢匕,空心溫酒調(diào)下。
龍骨枯礬胭脂海螵蛸(各等分)麝香(少許)上為細(xì)末,先繳耳凈,將藥干摻耳中。
治耳膿汁不止。
菖蒲(焙)野狼毒磁石(火煨醋淬)附子(炮,去皮)枯礬(各半兩)上為細(xì)末,以羊髓和少許,綿裹塞耳中。
治耳。
苦竹蛀末白礬(枯,各二錢)干胭脂(半錢)麝香(一錢)上研極細(xì),以綿杖子卷之,卻以鵝毛管,輕吹一字入耳。
治耳,膿汁不止。
全蝎(三錢,燒存性)五倍子(一兩,炒)白礬(一錢,枯)麝香(少許)上為細(xì)末,研勻,每用少許吹耳中。一方加干胭脂。
治耳,底耳有膿。
陳橘皮(燈上燒黑,一錢為末)麝香(少許,別研。)上研勻,每用少許,先以綿拭耳內(nèi)膿凈,上藥。
麝香(炒,半錢)蟬殼(半兩,洗凈,火燒存性)上研極細(xì),先用綿展耳內(nèi)膿令凈,吹入藥,柱耳門不得動,追出惡物即愈。
狗膽(一枚,取汁)枯礬(一錢,研)上以臘豬脂調(diào)和,納耳中,以綿塞之,不經(jīng)三兩上,除根。
治耳底耳,耳內(nèi)有膿。
麝香(少許,另研)桑螵蛸(一個,火炙八分,燒存性)上研極細(xì),每用半字,先以綿杖子拭去膿,以藥摻之。
治膿耳。
上用香附子,去毛,研為末,以綿杖送入耳內(nèi)。
治耳聾,出膿疼痛,及耵塞耳。
附子(炮,去皮臍)菖蒲(米泔浸,焙)白礬(枯)蓖麻仁(研)松脂(研,各一兩)干胭脂(半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二兩)上為細(xì)末,研勻,熔黃蠟和,捻如棗核大,針穿一孔,令透,塞耳中,日一換。一方治耵,不用黃蠟,搗成膏,以綿裹如棗核大塞耳,亦瘥。
密陀僧(一錢)輕粉(半錢)麝香(一字)上為細(xì)末,先以綿拭耳內(nèi)膿,卻摻藥。
治耳內(nèi)流膿。
雄黃硫黃雌黃(各等分)上為細(xì)末,以少許吹入耳內(nèi),立效。
治耳內(nèi)出膿水。
羌活白附子(炮,各一兩)上為細(xì)末,用豬羊腎各一只,切開,每只入藥末半錢,不得著鹽,濕紙裹煨熟,五更初溫酒嚼下,續(xù)吃粥壓之。
治五般耳出血水者。
麝香(少許)人牙(過,存性,出火毒)上為細(xì)末,每用少許,吹耳內(nèi)即干,及治小兒痘瘡出現(xiàn)而靨者,酒調(diào)一字服之,即出。
柏葉(三兩,微炙,為末)杏仁(四十九枚,湯浸去皮,研成膏)亂發(fā)(兩雞子大)食鹽(細(xì)研)乳香(細(xì)研,半兩)黃蠟(一兩半)清油(一斤)上先煎油令沸,即下亂發(fā),以消盡為度,次下諸藥,煎令焦黃,濾去滓,更以綿重濾過,再以慢火煎之,后下乳香黃蠟等,攪令稠稀得所,于瓷器盛,每用鵝翎旋取涂之。
土馬鬃井中苔(各等分)上為細(xì)末,以燈盞內(nèi)油調(diào)涂之。
治耳內(nèi)外惡瘡,及頭瘡,口邊肥瘡瘡。
黃柏(半兩)馬齒莧(干者,一兩)上為細(xì)末,每用小豆許,綿裹內(nèi)耳中,耳外敷之。
柏白皮榆白皮桑白皮杏仁(湯浸去皮,各二兩)甘草(一兩)羊髓腦(半斤)上細(xì)銼,以羊腦髓煎令黃,濾去滓,于瓷器盛,每用以鵝翎蘸藥涂之。
治蚰蜒入耳。
川芎白芷夜明沙(炒)豬牙皂角(炙)南星(炮,各三分)百部白丁香藜蘆(各四錢)草烏(半兩)砒霜(別研)蓽茇(各二兩)海金沙(一分)上為細(xì)末,研勻,臨時更用鉛丹調(diào)色勻,瓷器收。如蛐蜒入耳,取少許以醋一滴調(diào)化,以細(xì)翎蘸藥入耳竅,微吹令藥氣行,立出,藥不得多,多即化蚰蜒成水,不出,如蝎螫,先點(diǎn)少醋在螫處,摻藥半字許,擦令熱,即效。
及治蜈蚣諸蟲入耳。
雄黃綠礬礬石半夏(各一分)上為細(xì)末,以醋調(diào)一字,灌入耳內(nèi),即出。
砂(研)膽礬(研,各一分)上研細(xì),以雞翎管吹一字入耳中,蟲化為水。
桃葉心(二七枚)胡麻(一升,炒令香)上先以桃葉心塞耳中,其蟲必死。未出,將胡麻以葛袋盛,枕耳邊,蟲自出。
上用雞一只,去毛足,以油煎令黃,箸穿作孔,枕之。
治百蟲入耳。
上取車轄脂傅耳孔,蟲自出?!吨夂蟆矾煻撗觯d裹塞耳中。
上用雞冠血滴入耳,即出。
上用綠礬為末,水調(diào)灌耳,立出。
上用雄黃為末,釅醋調(diào)灌耳,立出。
上用蝸牛一個,全捶碎,置于耳邊,即出。一方去殼研爛,滴水五七點(diǎn),研勻灌耳內(nèi),自然出。如無活者,干者研末亦可。一方為末吹耳中,以紙糊耳,其蟲自出。
上搗韭菜汁,和醋灌耳中,即出。只以韭汁亦可。
上用白膠香燒煙熏耳令知,耳孔內(nèi)暖,其蟲自出。
上用酸醋滴耳內(nèi),蟲必出,不出必死。
上用牛乳一盞,少少灌入耳內(nèi),即出。若入腹者,飲一二升,當(dāng)化為黃水出,未出更飲。一方用牛酪。
上用驢乳三合灌耳中,其蟲從左耳入,右耳出。一方用黑驢乳汁灌之,亦妙。
上以香油少少灌耳中,若入腹者,空腹服酢酪一升,不出更服,仍以面和燒餅,乘熱傅耳門,須臾即出。
又方用水銀一豆大,傾入耳中,欹耳孔向下,于耳上擊銅器物數(shù)聲,即出。
又方上用麻油作煎餅,側(cè)臥以耳枕之,須臾即出。李元淳尚書在河陽日,蚰蜒入耳,無計可為,半月后,腦中哄哄有聲,腦悶不可撤,至以頭自擊門柱,奏疾狀,危極困,發(fā)御藥以療之,無瘥者。為受苦不愿生存,忽有人獻(xiàn)此方,及愈。
上以火照之,即向明出。
上以刀兩口,于耳上相擊作聲,蟲即走出。
上即閉氣,氣滿即吐,復(fù)閉,取令出,或死耳中,徐徐以物鉤出之。若積久不出者,取新熟雞肉安耳竅上,蟲即出。
上用香油稻稈灰汁灌耳中,即出。
治百蟲入耳不出。
白礬雄黃(各半兩)上為細(xì)末,用香油調(diào)成膏,每用皂角子大塞耳,蟲即出。
上用桃葉為枕,蟲自鼻出,形如鷹嘴,人莫知其名。有人蚰蜒入耳,遇其極時,以頭撞柱,至血流不知,其癢不可忍。蚰蜒入耳,往往食髓至盡,又能孳生。凡蟲麻油灌妙。
上以雞心血,以生油和,滴入耳內(nèi),蟲即出。
上以川椒為末一錢,醋半盞浸一宿,良久,方滴入耳中,其蟲自出。
上以萵苣汁滴耳中,蟲出,或以切熟豬心置耳中,留蟲出路,蟲自出。
上以菖蒲為末,炒,乘熱以綿裹著耳邊。
治兩耳虛聾。
白茯苓(二兩)山藥(三兩,炒)杏仁(去皮尖,炒,一兩半)上為細(xì)末,以黃蠟二兩熔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后細(xì)嚼,鹽湯送下。
治耳聾。
石菖蒲(一寸)巴豆(一粒,去殼)全蝎(一個,去毒)上為細(xì)末,蔥涎和丸,棗核大,綿裹塞耳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