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風(fēng)寒暑饑飽勞役,及傷寒表不解,半入于里,下癥未全,下后燥熱怫結(jié)于心,內(nèi)煩懊不得眠,臟腑積熱,燥渴,唇焦,咽燥,喉痹,目赤,耳閉,口舌生瘡,咳唾稠粘,譫語狂妄,腸胃燥澀,便秘溺結(jié),及風(fēng)熱壅滯,并治之。
防風(fēng) 川芎 當歸 芍藥 大黃 薄荷 麻黃 連翹 芒硝(各五錢) 石膏 黃芩 桔梗(各一兩) 滑石(三兩) 甘草(三兩) 荊芥 白術(shù) 梔子(各二錢半)耳聾加菖蒲,去芒硝。涎漱加半夏。
上每服一兩,水二鐘,姜三片,煎服。
一方 有砂仁無硝。大頭面腫病,加葛根、鼠粘子。
(公元 1528 年)明.薛己(立齋、新甫)著。 一卷。先論口齒、喉舌之證,分為六門,次論骨鯁、諸蟲、體氣的治法 ,也分六門,末附方藥。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治風(fēng)寒暑饑飽勞役,及傷寒表不解,半入于里,下癥未全,下后燥熱怫結(jié)于心,內(nèi)煩懊不得眠,臟腑積熱,燥渴,唇焦,咽燥,喉痹,目赤,耳閉,口舌生瘡,咳唾稠粘,譫語狂妄,腸胃燥澀,便秘溺結(jié),及風(fēng)熱壅滯,并治之。
防風(fēng) 川芎 當歸 芍藥 大黃 薄荷 麻黃 連翹 芒硝(各五錢) 石膏 黃芩 桔梗(各一兩) 滑石(三兩) 甘草(三兩) 荊芥 白術(shù) 梔子(各二錢半)耳聾加菖蒲,去芒硝。涎漱加半夏。
上每服一兩,水二鐘,姜三片,煎服。
一方 有砂仁無硝。大頭面腫病,加葛根、鼠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