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氣逆也,氣自臍下直沖,上出于口而作聲之名也。古謂之噦,今謂之呃,乃胃寒所生,寒氣自逆而呃上也。有痰,有氣虛,有火,有因飲食太過,填塞胸中,而氣不得升降者,或有痰閉于上,火起于下,而氣不得伸越者。又有傷寒熱病,陽明內(nèi)實(shí),過期失下,清氣不得升,濁氣不得降,以致氣不宣通而發(fā)呃者,此皆實(shí)癥也。
一方 治痰咳。
陳皮 半夏
上姜五片,水煎服。或以人參蘆煎湯吐之。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yùn)》《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氣逆也,氣自臍下直沖,上出于口而作聲之名也。古謂之噦,今謂之呃,乃胃寒所生,寒氣自逆而呃上也。有痰,有氣虛,有火,有因飲食太過,填塞胸中,而氣不得升降者,或有痰閉于上,火起于下,而氣不得伸越者。又有傷寒熱病,陽明內(nèi)實(shí),過期失下,清氣不得升,濁氣不得降,以致氣不宣通而發(fā)呃者,此皆實(shí)癥也。
一方 治痰咳。
陳皮 半夏
上姜五片,水煎服。或以人參蘆煎湯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