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備要》 地膚子

    作者: 汪昂

    通,利水,補陰

    甘苦氣寒。益精強陰,入膀胱,除虛熱,利小便而通淋(時珍曰∶無陰則陽無以化,亦猶東垣治小便不通,用知、柏滋腎之意。王節(jié)齋曰∶小便不禁或頻數,古方多以為寒,而用溫澀之藥。殊不知屬熱者多,蓋膀胱火邪妄動,水不得寧,故不能禁而頻數也。故老人多頻數,是膀胱血少,陽火偏旺也。治法當補膀胱陰血,瀉火邪為主,而佐以收澀之劑,如牡蠣、山茱、五味之類,不可獨用。病本屬熱,故宜瀉火。因水不足,故火動而致便數,小便既多,水益虛矣,故宜補血。補血瀉火,治其本也。收之澀之,治其標也)。

    治 疝,散惡瘡(煎湯,洗瘡疥良)。葉作浴湯,去皮膚風熱丹腫,洗眼除雀盲澀痛。

    葉如蒿,莖赤,子類蠶砂。惡螵蛸。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