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少陰病,四逆,泄利下重,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者,四逆散主之。
四肢為諸陽之本,陽氣不達(dá)于四肢,因而厥逆,故四逆多屬于陰。此則泄利下重,是陽邪下陷入陰中。陽內(nèi)而陰反外,以致陰陽脈氣不相順接也??芍允肿阖世錇闊嶝省⑺闹屎疄楹收?,亦鑿矣。條中無主證,而皆是或然證,四逆下必有闕文。今以泄利下重四字,移至四逆下,則本方乃有綱目?;蚩?、或利、或小便不利,同小青龍證;厥而心悸,同茯苓甘草證;或咳、或利、或腹中痛、或小便不利,又同真武證。種種是水氣為患,不發(fā)汗利水者,泄利下重故也。泄利下重,又不用白頭翁湯者,四逆故也。此少陰樞機(jī)無主,故多或然之證。因取四物以散四逆之熱邪,隨癥加味以治或然證。此少陰氣分之下劑也,所謂厥應(yīng)下之者,此方是矣。
四逆散∶甘草(炙)枳實柴胡芍藥上四味,各十分,搗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日呒游逦蹲?、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內(nèi)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內(nèi)湯中,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此仿大柴胡之下法也。以少陰為陰樞,故去黃芩之苦寒、姜夏之辛散,加甘草以易大棗,良有深意。然服方寸匕,恐不濟(jì)事。少陽心下悸者加茯苓,此加桂枝。少陽腹中痛者加芍藥,此加附子,其法雖有陰陽之別,恐非泄利下重者宜加也。薤白性滑,能泄下焦陰陽氣滯,然辛溫太甚,葷氣逼人,頓用三升,而入散三匕,只聞薤氣而不知藥味矣。且加味俱用五分,而附子一枚、薤白三升,何多寡不同若是,不能不致疑于叔和編集之誤耳。
《諸病源候論》(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著。五十卷。 共分 67 門、1720 節(jié),詳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狀。
《重樓玉鑰》(公元 1838 年)清.鄭梅澗(樞扶)撰。四卷。一、二卷論喉病的證冶方藥,三、四卷論喉病的針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少陰病,四逆,泄利下重,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者,四逆散主之。
四肢為諸陽之本,陽氣不達(dá)于四肢,因而厥逆,故四逆多屬于陰。此則泄利下重,是陽邪下陷入陰中。陽內(nèi)而陰反外,以致陰陽脈氣不相順接也??芍允肿阖世錇闊嶝省⑺闹屎疄楹收?,亦鑿矣。條中無主證,而皆是或然證,四逆下必有闕文。今以泄利下重四字,移至四逆下,則本方乃有綱目?;蚩?、或利、或小便不利,同小青龍證;厥而心悸,同茯苓甘草證;或咳、或利、或腹中痛、或小便不利,又同真武證。種種是水氣為患,不發(fā)汗利水者,泄利下重故也。泄利下重,又不用白頭翁湯者,四逆故也。此少陰樞機(jī)無主,故多或然之證。因取四物以散四逆之熱邪,隨癥加味以治或然證。此少陰氣分之下劑也,所謂厥應(yīng)下之者,此方是矣。
四逆散∶甘草(炙)枳實柴胡芍藥上四味,各十分,搗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日呒游逦蹲?、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內(nèi)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內(nèi)湯中,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此仿大柴胡之下法也。以少陰為陰樞,故去黃芩之苦寒、姜夏之辛散,加甘草以易大棗,良有深意。然服方寸匕,恐不濟(jì)事。少陽心下悸者加茯苓,此加桂枝。少陽腹中痛者加芍藥,此加附子,其法雖有陰陽之別,恐非泄利下重者宜加也。薤白性滑,能泄下焦陰陽氣滯,然辛溫太甚,葷氣逼人,頓用三升,而入散三匕,只聞薤氣而不知藥味矣。且加味俱用五分,而附子一枚、薤白三升,何多寡不同若是,不能不致疑于叔和編集之誤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