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實驗動物科學》 一、無胸腺裸鼠的選擇與應用

    (一)麻風病研究

    裸鼠對麻風桿菌具有高度易感性,1975年發(fā)現(xiàn)麻風桿菌接種于裸鼠足墊后能大量繁殖,并擴散至全身,引起瘤型麻風。以往麻風桿菌只有在背上長夠九條紋的犰狳身上才能生長,而這種產于南美等地的動物難于尋找,也不易飼養(yǎng)和操作?,F(xiàn)在可以在裸鼠身上接種麻風桿菌,并且生長良好,這樣就給研究麻風病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在無特定病原體環(huán)境條件下,裸鼠能存活22個月,在這期間制作模型足以為實驗室提供研究活動。有人證實大約在100到280天麻風桿菌就可播散至肝和脾,到565天,除腦之外所有器官都有瘤型浸潤、足墊內含菌量高達109。盡管體溫很高,在內臟內還是有明顯的細菌增殖,甚至在肝的實質細胞、腎和其它組織中也有。病理組織學檢查結果類似人的瘤型麻風感染,這為研究麻風桿菌生理學特性、免疫原性和麻風病發(fā)病機理提供了極為有用的實驗模型。裸鼠的感染能傳代,有再現(xiàn)性,在裸鼠的足墊內接種麻風桿菌,并分別一次給0.5mg和每二周0.2mg利福平,結果類似于人一次服利福平的1500mg或者每天給600mg共二周那樣的效果。從每天用利福平治療的病人那里取來麻風桿菌接種裸鼠,結果表明僅在服用利福平450mg2天以后細菌即喪失其感染力。異煙肼、二甲胺四環(huán)素、氯潔酶素對裸鼠體內麻風桿菌無致死作用。氨苯礬對裸鼠中生長的麻風桿菌起抑制作用或抑菌作用。這些結果提示,裸鼠作為麻風化療研究的模型有著重大的價值。

    (二)皮膚移植研究

    裸鼠能接受異種組織移植,包括正常的和牛皮癬皮膚。1973年Manning等在BALB/C裸鼠身上建立了人的全層包皮及其他種類的皮膚移植后能終身耐受的實驗。1974年Rygarrd報告,將人的皮膚和其他種類皮膚移植到BALB/C/A/BOMF裸鼠得到成功。移植人的皮膚在6~10天期間有再生血管形成的跡象。1981年Haftek等在BALB/C裸鼠身上建立了累及牛皮癬皮膚植片的40%保持牛皮癬預期桿狀變(指、趾)和典型的棘皮癥。1983年Fraki等將累及和不累及牛皮癬的皮膚移植到NIH裸鼠上獲得成功,累及牛皮癬的皮膚能保持其牛皮癬樣的形狀。

    (三)黑色素瘤研究

    裸鼠是人類惡性黑色素瘤適宜的動物模型,有利于人類惡性黑色素瘤的研究和治療。黑色素瘤移植到裸鼠的成功率比較大,約50~70%。許多報導表明,黑色素瘤的生長特性和生物化學特性及其組織學變化與供者的相類似,能保留許多原來的特性,移植的腫瘤還能連續(xù)地傳播,Povlsen報告能連續(xù)9年保持其生長特性。用同樣藥物化學治療,其結果與臨床醫(yī)治病人的實踐相類似。這可為人類黑色素瘤的治療方法提出許多有效的藥物和藥物聯(lián)合體,也為黑色素瘤的檢測和免疫治療提供了新的方法。裸鼠還可用于其他皮膚腫瘤(如基底細胞得扁平細胞癌等)的誘發(fā)、生物學特性及治療研究。

    (四)真菌感染研究

    裸鼠用于真菌感染實驗相當合適,特別是對新型隱球菌高度易感。1978年Graybill和Drutz在BALB/C和Swiss裸鼠上建立了新型隱球菌的致死性的感染。1979年Makoto、Miyaji等報告了經過組織病理學檢查的裸鼠實驗性隱性菌病,裸鼠的肝、腦、脾、淋巴結、肺和其他器官均有明顯病變,又一次證明了細胞免疫在實驗性隱球菌病中的作用。裸鼠作為宿主對抗真菌感染時的防御機制研究是很有用的。1978年Williams報告莢膜組織胞漿菌腹腔接種BALB/C裸鼠后,引起播散的致命感染,而雜合子鼠通常沒有出現(xiàn)致命的感染,只有少量的莢膜組織胞漿菌繁殖生長。移植胸腺組織到裸鼠體內,可縮減嚴重的感染和減少大約50%的死亡率。他們提出裸鼠是莢膜組織胞漿菌感染研究有價值的模型。裸鼠的感染病包括使人遭受免疫損害的白色念珠菌感染,現(xiàn)已成為醫(yī)學的重要研究課題。

    (五)皮膚毒理學等研究

    Reifenrath′s首先應用人類皮膚移植于裸鼠研究化學制劑通過人類皮膚的透入力。期待這種模型推廣應用到包括化學制品在皮膚上作用的研究。裸鼠毛囊的幸存適用于毛發(fā)生長的研究。1981年Pendry等報告局部使用Cyclosporin A藥物于裸鼠口部誘發(fā)毛發(fā)生長。1977年Lynch等報告應用裸鼠研究被動皮膚過敏反應。皮脂腺、汗腺及指甲等也能用裸鼠進行研究。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