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氣味甘平,無毒。主治咳逆上氣,癥瘕,血閉,漏下,除邪氣,肢節(jié)不利。久服耐寒暑,不饑,輕身,飛行千里,神仙。
陳藏器曰∶太,大也。一,道也。大道之師,即理化神君,禹之師也,師嘗服之,故有太一之名。陶弘景曰∶《本草》有太一余糧、禹余糧兩種,治體相同,而今世唯有禹余糧,不復識太一矣。李時珍曰∶生池澤者,為禹余糧,生山谷者,為太一余糧,本是一物。晉宋以來,不分山谷池澤,通呼為太一禹余糧,義可知矣。
(公元 588 年)劉宋,雷斅著。三卷。是論述藥物加工制作的專書。原書已佚,其內(nèi)容散見于《證類本草》中,近人有輯本。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氣味甘平,無毒。主治咳逆上氣,癥瘕,血閉,漏下,除邪氣,肢節(jié)不利。久服耐寒暑,不饑,輕身,飛行千里,神仙。
陳藏器曰∶太,大也。一,道也。大道之師,即理化神君,禹之師也,師嘗服之,故有太一之名。陶弘景曰∶《本草》有太一余糧、禹余糧兩種,治體相同,而今世唯有禹余糧,不復識太一矣。李時珍曰∶生池澤者,為禹余糧,生山谷者,為太一余糧,本是一物。晉宋以來,不分山谷池澤,通呼為太一禹余糧,義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