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查古籍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銀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題唐.孫思邈著。二卷。論眼科諸證甚為明晰,治療也不偏于補瀉寒溫。
氣味辛寒,有毒。主治寒熱鬼疰蠱毒,鼠 惡瘡,疽蝕,死肌,破石癃。
(斑蝥甲蟲也,斑言其色,言蝥其毒,如矛刺也。所在有之,七八月在大豆葉上,長五六分,大者寸許,黃黑斑紋,烏腹尖喙?!短接[》引《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云∶春食芫花為芫青,夏食葛花為亭長,秋食豆花為斑蝥。冬入地中為地膽,其斑蝥甲上有黃黑斑點。芫青青綠色,亭長黑身赤頭,地膽黑頭赤尾,色雖不同,功亦相近。)
斑蝥感秋氣,食豆花,氣味辛寒,色兼黃黑,蓋稟金水之化而為毒蟲,故主散惡毒,消惡瘡,攻死肌,破石癃,乃以毒而攻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