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查古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包括《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二書)(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中醫(yī)理論著作,是春秋戰(zhàn)國前醫(yī)療經(jīng)驗和理論知識的總結(jié)。
(包括《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二書)(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中醫(yī)理論著作,是春秋戰(zhàn)國前醫(yī)療經(jīng)驗和理論知識的總結(jié)。
朱丹溪曰∶痘疹初出時,或未出時,見時人有患者,宜預(yù)服此藥,多者令小,重者令輕。以絲瓜近蒂三寸,連皮、子燒灰存性,為末,砂糖拌勻,干吃。入朱砂末更妙。
霖按∶近世所傳稀痧疹方,用經(jīng)霜老絲瓜一個風(fēng)干,除夕日在新瓦上 灰,攤地出火氣,研末,以百沸湯沖服。每歲如此,服至三四次,云小兒永不患痧疹矣。此亦丹溪之遺法也。
萬密齋曰∶春溫、夏暑、秋清、冬寒,此四時之正氣也。冬應(yīng)寒而反溫,陽氣暴泄,火令早行,人感之者,至于來春,必發(fā)瘡疥,未出痘疹者,必感而出。雖曰胎毒,未有不由天行者。故一時傳染,大小相似。但見痘疹之出,宜先服消毒保嬰丹、代天宣化丸,以預(yù)解之,可使毒徹,不為已甚也。
消毒保嬰丹
纏豆藤(或黃豆或綠豆梗上纏繞細紅絲者,是于八月間生氣日采之,陰干聽用,一兩五錢) 黑大豆(三十粒)赤小豆(七十粒) 新升麻(七錢五分) 山楂肉(一兩) 荊芥(連穗,五錢) 防風(fēng)(去蘆,五錢) 當(dāng)歸(酒洗,五錢) 赤芍藥(七錢五分)黃連(去枝梗,五錢) 生地黃(酒浸,焙,一兩) 川獨活(五錢) 甘草(生,五錢) 桔梗(五錢)辰砂(別研,水飛,一兩) 牛蒡子(炒,一兩) 老絲瓜(隔年經(jīng)霜者二個,取連藤蒂五寸,燒存性)
上一十七味,各研細末,和勻,用凈砂糖拌,丸如李核大,每服一丸,濃煎甘草湯下。
代天宣化丸
甘草(甲巳年為君土) 黃芩(乙庚年為君金) 黃柏(丙辛年為君水) 山梔(丁壬年為君木)黃連(戊癸年為君火) 連翹(佐) 山豆根(佐) 牛蒡子(佐)
先視其年所屬者為君,次四味為臣。君藥倍用,臣藥減半,佐視臣又減半。共為極細末。于冬至日修合,取雪水煮升麻汁,打面糊為丸,辰砂為衣,竹葉煎湯下。
嘉靖甲午春,痘毒流行,病死者十八九,乃一厄也。時有預(yù)服三豆子湯、絲瓜辰砂散者,凡方書所載預(yù)解痘毒之法,靡不用之,未見效者,余竊思痘疹疫癘之毒,因歲運災(zāi)眚之變,難以藥解;而人事未盡,又不可諉之天數(shù)也。于是檢閱古方,乃于《韓氏醫(yī)通》得五瘟丹,以五運為主,喜曰∶此解毒神藥也。根據(jù)方修合,施售于人。但報之者,莫不輕疏,人皆神之。因命之曰代天宣化丸。
張隱庵曰∶夫稀痘疹之方法雖多,未有如元兔丸之理甚精微,驗若桴鼓。蓋痘疹乃先天之毒,天一生水,地二生火,水火相濟,陰陽互交,乃水中之火毒也。元乃水天之色;參者參也,參天地之化育者也。菟絲子一名女蘿,《爾雅》名為玉女。蓋兔乃月魄純陰之物,故有玉女之稱?!侗阕印吩啤幂私z初生之根,其形如兔握,割其血以和丹藥,立能變化,神異之品也。夫凡物得清涼水土之氣,而后能發(fā)芽。兔絲秉純陰之性,故得火暖而絲長。此物理陰陽之妙用也?!秲?nèi)經(jīng)》云∶骨者,至陰也。至陰者,盛水也。肺者,太陰也。少陰者,冬脈也。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積水也,是肺腎天水之相通也。(肺屬天。)玄參具水天之性色,能于水中以清發(fā)其天花;菟絲有陰陽之妙用,能于至陰之中而透其陽毒。是以嬰兒在百日內(nèi),與此丸服之,或服至三歲,則毒盛者稀而毒微者不出矣。即熱毒盛者,亦無險逆之虞。同邑盧子由先生,五十無子,得一種子奇方,即生二男,皆為痘壞。蓋種子方中,不無多熱藥耳。后復(fù)生子,皆以玄菟丸服之。至六十有五,連舉六男六女,俱已長成,皆不為痘疹所壞。
玄菟之功效,豈淺淺哉。
盧氏玄菟丹
菟絲子(八兩) 玄參(四兩)
不經(jīng)鐵器,各為末,砂糖調(diào)服。初生者一錢,量加至一兩。葉子容曰∶菟絲養(yǎng)先天之水,玄參清腎家之火。
一養(yǎng)一清,則痘疹之毒自減。童年久服,不特稀痘,且免癆瘵。
葉子容曰∶三豆湯為扁鵲之方。黑歸腎以制相火,赤歸心以制君火,綠歸陽明以制胃火。三豆皆涼品,而寓生發(fā)之意,常服而不嫌其峻烈,功緩而實取其穩(wěn)便。未出痘疹時,及將出發(fā)熱時,皆可服之。
三豆湯
黑大豆 赤小豆 綠豆(各一升) 生甘草(三兩)
先將三豆淘凈,甘草銼碎。用臘雪水同煮,至豆爛為度。去甘草,取豆曬干,入汁再浸再曬,以汁盡曬干。
瓷瓶收貯。逐日取一二兩,用長流水兩大鐘,煎成一鐘,面東溫服?;蛞匀酥悬S易甘草,加入經(jīng)霜老絲瓜一個同煮,更妙。
霖按∶稀痘疹諸方,率多苦寒之品,久服固妨脾胃,將出又恐冰毒。三豆湯一方,平善無弊,然究未若玄菟丹之義精理微,效如桴鼓。惟因疫癘流行,則代天宣化丸又可參因。但避風(fēng)遠穢,節(jié)飲食,適寒暄,為預(yù)防之第一義,不可不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