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短體鰻

    拼音注音Duǎn Tǐ Mán別名

    油鲇、土龍、鰻魚

    來源

    藥材基源:為蛇鰻科動(dòng)物鱷形短體鰻、中華須鰻的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1.Brachysomophis crocodilinus(Bennett)2.Cirrhimuraena chinensis Kaup

    采收和儲藏:常年可捕撈。捕后,除去內(nèi)臟,洗凈,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棲息于泥沙或泥底質(zhì)近岸海區(qū)。能以尾尖挖土,攝食底棲動(dòng)物。

    2.為常見小型底層錢類,穴居于貝類三富的低潮區(qū),是蟶蛤的重要敵害。

    資源分布:1.我國分布于東海及南海。

    2.我國分布于東南沿海。

    原形態(tài)

    1.鱷形短體鰻,體長圓筒形,尾稍側(cè)扁。一般重1-1.5kg,大者可達(dá)3kg。吻短小而尖。眼小,長圓形。口寬大,口裂伸越眼的較遠(yuǎn)后方。下頜微突出。牙細(xì)尖,上頜牙2行,下頜牙1行,犁骨犬牙1行。上唇邊緣唇須短小,不太明顯。鰓孔寬大。體光滑無鱗,側(cè)線孔明顯。背鰭起點(diǎn)在胸鰭基部的稍后上方。背鰭與臀鰭不相連續(xù),均止于近尾端。胸鰭短小。無尾鰭,尾端尖禿。體背面暗紅褐色,頭上黑褐色,頭上粘液孔及側(cè)線孔均為黑色。背鰭和臀鰭的邊緣黑色。胸鰭淡黃褐色。腹側(cè)黃褐色。

    2.中華須鰻,本動(dòng)物的特征:主要在上唇有一列明顯的梳狀須。牙細(xì)小,尖銳。體黃褐色,各鰭淡黃色。腹側(cè)色淡。

    功能主治

    滋補(bǔ)強(qiáng)壯;活血通絡(luò)。主病后虛弱;腰背酸痛;跌打損傷;骨折;骨濕痹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煮食,適量。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ān Huā Sháo Lán來源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紫點(diǎn)杓蘭的花或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ypripedium guttatum Sw.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挖,洗凈,晾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高寒山區(qū)林下或草地。資源分布......
  • 《中藥大辭典》:斑茅拼音注音Bān Máo別名大密(《嶺南科學(xué)》),芭茅(江西《草藥手冊》)。出處江西《草藥手冊》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斑茅的根。夏、秋采收。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和河岸草地及村落附近。分布江蘇、浙江、安徽、河南、湖南、湖北、四川、江西......
  • 《中藥大辭典》:斑茅花拼音注音Bān Máo Huā出處江西《草藥手冊》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斑茅的花穗。夏、秋季采收。功能主治止血。治咯血,嘔血,衄血,創(chuàng)傷出血。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2兩。外用:適量,搗敷。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 《中國藥典》:斑蝥拼音注音Bān Móu別名花斑蝥、花殼蟲來源本品為芫菁科昆蟲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 或黃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 的干燥體。夏、秋二季捕捉,悶死或燙......
  • 《中藥大辭典》:斑鳩拼音注音Bān Jiū別名斑鵻、錦鳩(《范汪方》),斑鷦(《本草衍義》),鵓鳩(《六書故》),祝鳩(《綱目》)。出處《嘉佑本草》來源為鳩鴿科動(dòng)物山斑鳩等的肉。生境分布棲于樹林間,常成群活動(dòng),營巢于樹枝。繁殖期4~7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