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鯇魚膽

    《中藥大辭典》:鯇魚膽拼音注音Huàn Yú Dǎn出處

    《本草拾遺》

    來源

    為鯉科動(dòng)物草魚。冬季收集,陰干。

    性味

    ①《本草拾遺》:"苦。"

    ②《綱目》:"苦,寒,無毒。"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遺》:"主喉閉,取膽和暖水?dāng)嚪?

    ②《綱目》:"一切骨鯁、竹本刺在喉中,以酒化二枚,溫呷取吐。"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鯇魚膽拼音注音Huàn Yú Dǎn英文名Grass carp gallbladder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來源

    藥材基源:為鯉科動(dòng)物草魚的膽囊。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采收和儲(chǔ)藏:捕得后,剖腹,取出膽囊,洗凈,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棲息于江河湖泊中屬中下層魚類,生活于近岸多水草區(qū)域。為草食性魚類。生殖期4-7月。東北較遲。

    資源分布:南至廣東、北至東北平原地區(qū)均有分布。現(xiàn)人工養(yǎng)殖成功,分布則更為廣泛。

    原形態(tài)

    草魚,體長,略呈圓筒形,腹圓無棱,尾部側(cè)扁。頭鈍,口端位,無須。上頜稍長于下頜。眼較小,上側(cè)位。鰓耙短小呈棒形,排列稀疏。下回齒2行,為梳狀櫛齒。,具斜狹下凹嚼面。邊緣具斜條狀溝紋。鱗片頗大,側(cè)線鱗39-46。背鰭3,7,無硬刺,起點(diǎn)與腹鰭相對(duì)。臀鰭3,8,亦無硬刺,身體各部分比例隨個(gè)體大小不同而有差異幼魚的頭長和眼徑相對(duì) 地較成魚為大,尾柄長,眼間距較成魚為小。/體呈茶黃色,背部青灰色,腹部銀白色,各鰭淺灰色。

    歸經(jīng)

    肝;腎經(jīng)

    性味

    味苦;性寒;有毒

    注意

    肝、堅(jiān)功能不全者禁服。

    功能主治

    清熱利咽明目;祛痰止咳。主咽喉腫痛;目赤腫痛;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膽汁滴耳、滴眼或搽。骨服:入丸、散,1.5-2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柳別名蘇蓋提[維名]來源楊柳科白柳Salix alba L.,以葉、芽、根入藥。生境分布新疆、甘肅、青海。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濕熱,祛風(fēng)濕。主治急性扁桃體炎,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盆腔炎,腎炎,瘡癤。用白柳葉浸膏(每......
  • 拼音注音Bái Lì別名栗子樹、白紫蒲樹來源殼斗科白櫟Quercus fabri Hance,以果實(shí)的蟲癭入藥。生境分布長江以南及華南各省。功能主治治小兒疳積,大人疝氣,急性結(jié)膜炎。用法用量5~7錢。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中藥大辭典》:白櫟蔀拼音注音Bái Lì Bù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來源為殼斗科植物白櫟果實(shí)上帶有蟲癭的總苞。生境分布生于丘陵的山坡、林中。分布長江流域及華南各省。原形態(tài)白櫟,又名:金剛櫟,白反櫟、栭櫟、柞子柴、白斗、櫪柴、白柴蒲樹。落......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桂拼音注音Bái Guì別名三股筋、滇新樟來源樟科白桂Neocinnamomum yunnanense H. Liou,以樹皮、葉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澀、辛,平。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主治感冒,月經(jīng)不調(diào),寒性胃痛,腹脹......
  • 拼音注音Bái Guì Mù Gēn別名將軍樹根來源藥材基源:為??浦参锇坠鹉镜母@≈参飫?dòng)物礦物名:1.Artocarpus hypargyraus Hance.2.Artpcapus nitidus Trec.subsp.ling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