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始載于《中國藥用動物志》。
藥材基源:為吉丁蟲科動物日本吉丁蟲的全蟲。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alcophora japonica(Gory).
采收和儲藏:夏季捕捉,捕后浸于75%的乙醇中每100ml浸15只,浸液半月后可用。
生態(tài)環(huán)境:棲息于叢林中。
資源分布:我國分布于南北各地。
日本吉丁蟲,全體黑色,有銅色條紋,體長約36mm。頭呈三角形,頭頂中央有一深溝,兩側(cè)有不規(guī)則的金黃色刻點,并有不規(guī)則的直溝,溝內(nèi)有淡黃色短毛。復眼褐色,卵圓形。觸角黑褐色,櫛齒狀,11節(jié)。前胸背幾成方形,但前方略狹。胸背上有許多金黃色刻點或由金黃色刻點組成的不規(guī)則的縱線。鞘翅黑色,鞘翅上有5條光滑之縱行隆起線,鞘翅外緣后端呈鋸齒狀。腹部第1節(jié)和第2節(jié)愈合不能動。蟲體腹面黃褐色,有光澤。前胸腹面中央有一寬的縱溝。前緣有淡黃色短毛。腹面及足均密布金黃色刻點。
捕捉后浸于75%酒精中,每100ml浸15只,半月后浸液可用。
肺經(jīng)
苦;溫
殺蟲;止癢。主疥癬;風疹瘙癢
外用:適量,浸酒涂搽。
《中國藥用動物志》:有祛風、殺蟲、止癢的功能。主治疥癬、皮膚瘙癢、風疹斑塊等,外擦。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始載于《中國藥用動物志》。
來源藥材基源:為吉丁蟲科動物日本吉丁蟲的全蟲。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alcophora japonica(Gory).
采收和儲藏:夏季捕捉,捕后浸于75%的乙醇中每100ml浸15只,浸液半月后可用。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棲息于叢林中。
資源分布:我國分布于南北各地。
原形態(tài)日本吉丁蟲,全體黑色,有銅色條紋,體長約36mm。頭呈三角形,頭頂中央有一深溝,兩側(cè)有不規(guī)則的金黃色刻點,并有不規(guī)則的直溝,溝內(nèi)有淡黃色短毛。復眼褐色,卵圓形。觸角黑褐色,櫛齒狀,11節(jié)。前胸背幾成方形,但前方略狹。胸背上有許多金黃色刻點或由金黃色刻點組成的不規(guī)則的縱線。鞘翅黑色,鞘翅上有5條光滑之縱行隆起線,鞘翅外緣后端呈鋸齒狀。腹部第1節(jié)和第2節(jié)愈合不能動。蟲體腹面黃褐色,有光澤。前胸腹面中央有一寬的縱溝。前緣有淡黃色短毛。腹面及足均密布金黃色刻點。
炮制捕捉后浸于75%酒精中,每100ml浸15只,半月后浸液可用。
歸經(jīng)肺經(jīng)
性味苦;溫
功能主治殺蟲;止癢。主疥癬;風疹瘙癢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浸酒涂搽。
各家論述《中國藥用動物志》:有祛風、殺蟲、止癢的功能。主治疥癬、皮膚瘙癢、風疹斑塊等,外擦。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