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驢乳

    《中藥大辭典》:驢乳拼音注音Lǘ Rǔ出處

    《千金·食治》

    來源

    為馬科動物乳汁

    化學(xué)成分

    含水分90.12%、酪蛋白0.70%、清蛋白1.06%、脂肪1.37%、乳糖6.19%、灰分0.47%。

    性味

    甘,寒。

    功能主治

    治消渴,黃疸,小兒驚癇,風(fēng)熱赤眼。

    ①《千金·食治》:"主大熱,黃疸,止渴。"

    ②《唐本草》:"主小兒熱驚、急黃等,多服使利熱毒。"

    ③《本草拾遺》:"主蜘蛛咬,以物盛浸之。"

    ④《蜀本草》:"療消渴。"

    ⑤《日華于本草》:"治小兒癇,客忤,天吊,風(fēng)疾。"

    ⑥《綱目》:"頻熱飲之,治氣郁,解小兒熱毒,不生痘疹;浸黃連取汁,點(diǎn)風(fēng)熱赤眼。"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熱飲。

    復(fù)方

    ①治心熱風(fēng)?。汉隗H乳食上暖服三大合,日再服。(《廣利方》)

    ②治卒心痛絞結(jié)連腰臍者:驢乳三升,熱服之。(《食療本草》)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驢乳拼音注音Lǘ Rǔ英文名donkey milk出處

    出自《千金.食治》。

    來源

    藥材基源:為馬科動物驢的乳汁。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quus asinus Linnaeus

    采收和儲藏:雌性驢生產(chǎn)后,擠出乳汁,鮮用或冷藏。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驢性情較溫馴,飼養(yǎng)管理方便,飼料粗劣。主要以麥秸、谷草為食,也吃高粱、大麥、豆類。

    資源分布:中國北部地區(qū)均有飼養(yǎng)。

    原形態(tài)

    驢,體型比馬小,體重一般200kg左右。驢肉的頭型較長,眼圓,其上生有1對顯眼的長耳。頸部長而寬厚,頸背鬃毛短而稀少。軀體勻稱,四肢短粗,蹄質(zhì)堅硬。尾尖端處生有長毛。驢的體色主要以黑、栗、灰三種為主。中國著名的品種關(guān)中驢,體型高大,繁殖力強(qiáng)。

    化學(xué)成分

    驢的乳汁含水分90.12%、酪蛋白(casein)0.79%。清蛋白(albumin)1.06%、脂肪1.37%、乳糖(lactose)6.19%、灰分0.47%。

    歸經(jīng)

    心;肝;脾;腎經(jīng)

    性味

    味甘;性寒

    注意

    《新修本草》:“多服使痢?!?/p>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潤燥止渴。主黃疸;小兒驚癇;風(fēng)熱赤眼;消渴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煮沸,200-600ml。外用:適量,點(diǎn)眼;或浸泡或涂搽。

    各家論述

    1.《千金·食治》:主大熱,黃疸,止渴。

    2.《唐本草》:主小兒熱驚、急黃等,多服使利熱毒。

    3.《本草拾遺》:主蜘蛛咬,以物盛浸之。

    4.《蜀本草》:療消渴。

    5.《日華子本草》:治小兒癇,客杵,天吊,風(fēng)疾。

    6.《本草綱目》:頻熱飲之,治氣郁,解小兒熱毒。不生痘疹;浸黃連取汁,點(diǎn)風(fēng)熱赤眼。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花龍膽拼音注音Bái Huā Lónɡ Dǎn來源龍膽科龍膽屬植物高山龍膽Gentian algida Pall.,以全草入藥。7~9月采挖帶根全草,洗凈曬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肝膽,除濕熱,健胃。用于流行性腦脊髓......
  • 《中國藥典》:白芷拼音注音Bái Zhǐ英文名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來源本品為傘型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ex Hoffm.) Benth. et Hook.f.或杭白芷Ang......
  • 《中藥大辭典》:白芷葉拼音注音Bái Zhǐ Yè別名蒚麻(《別錄》)。出處《別錄》來源為傘形科植物興安白芷或川白芷或杭白芷的葉片。功能主治《綱目》:“浴丹毒、癮疹風(fēng)瘡?!皬?fù)方①治風(fēng)瘙隱軫:白芷根、葉煮汁洗之。(《千金方》)②治小兒身熱:白......
  • 《中藥大辭典》:白莧拼音注音Bái Xiàn別名糠莧,細(xì)莧(《別錄》),野莧、豬莧(《本草圖經(jīng)》),假莧菜(《廣州植物志》),綠莧(《拉漢種子植物名稱》)。出處《別錄》來源為莧科植物皺果莧的全草或根。春、夏采收。生境分布生田野間。分布我國南......
  • 拼音注音Bái Sū別名野蘇麻、白蘇子、玉蘇子、蘇梗來源為唇形科紫蘇屬植物白蘇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以葉、嫩枝、主莖(蘇梗)和果實(shí)(白蘇子或玉蘇子)入藥。夏季采葉或嫩枝,7~8月間果實(shí)成熟時割取全草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