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鱗片水麻

    拼音注音Lín Piàn Shuǐ Má出處

    始載于《廣西植物名錄》。

    來源

    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鱗片水麻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ebregeasia squamata king.ex Hook.f.[D.spiculifera Merr.]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中海拔至高海拔的溪谷兩岸蔭濕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廣東、廣西、貴州南部、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灌木,高1-2m,莖、小枝和葉柄有肉質(zhì)皮刺和貼生短柔毛。葉互生;葉柄長2-7cm;托葉寬披針形;葉片薄紙質(zhì),寬卵形至心形,長6-16cm,寬4-12cm,先端突尖或短尖,基部圓形至心形,邊緣有牙齒,上面被糙伏毛,下面密被褐灰氈氣;基出脈3條,側脈3-4對。雌雄同株并同序;花序生當年生枝和老枝上,二至三回二歧分枝,每分枝的頂端有一球狀團傘花序;雄花被片和雄蕊3,稀2,退化雌蕊倒卵形;雌花倒卵形,花被片合生成管狀,包被著子房,但與子房明顯分離,先端4齒。瘦果梨形,橙紅色,干時變褐棕色。花期夏、秋季,果期秋季。

    性味

    甘;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

    止血;活血。主外傷出血;跌打傷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干品研粉摻。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株有止血的功能。用于跌打,刀傷出血。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刺黃柏拼音注音Cì Huánɡ Bò別名安徽小檗、黃柏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來源為小檗科植物刺黃柏的根、莖或樹皮。秋季采收。生境分布生于山谷石隙間或溪邊林下、山地灌叢中。分布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原形態(tài)落葉灌木,高1米左右......
  • 拼音注音Cì Huánɡ Bò Yè來源藥材基源:為小檗科植物黑果小檗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erberis heteropoda Schneid.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1500m的山......
  • 拼音注音Cì Huánɡ Bò Jīnɡ Yè出處《峨嵋藥植》來源為小檗科植物刺黃柏的莖葉。7~10月采。性味《四川常用中草藥》:“苦,寒?!肮δ苤髦微佟抖脶宜幹病罚骸胺勰┲吸S水瘡。煎水服,治蟲牙、火牙?!阿凇端拇ǔS弥胁菟帯罚骸扒鍩峤舛?。......
  • 拼音注音Cì Huánɡ Qín別名十大功勞、老鼠刺、刺黃連。來源藥材基源:為小檗科植物大葉刺黃柏的全株。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honiafargesiiTakeda采收和儲藏:四季均可采收,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路旁或叢林中......
  • 《中藥大辭典》:刺黃連拼音注音Cì Huánɡ Lián出處《陜西中草藥》來源為小檗科植物假豪豬刺的根及莖皮。夏、秋采收。生境分布生于溝旁、河岸或山坡。分布陜西、甘肅、湖北、四川。原形態(tài)常綠灌木,高0.5~1.5米,莖直立,灰黃色,具棱;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