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牛白藤根

    《中藥大辭典》:牛白藤根拼音注音Niú Bái Ténɡ Gēn出處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為茜草種植物牛白藤。全年可采。

    性味

    福州軍區(qū)《中草藥手冊》:"性涼,味甘淡微苦。"

    功能主治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腰腿痛,痔瘡出血,瘡癤癰腫。"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5~1兩。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牛白藤根拼音注音Niú Bái Ténɡ Gēn出處

    出自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牛白藤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ldenlandia hedyotidea(D C.) Hand.- Mazz.

    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洗凈,鮮用或切片曬干。

    原形態(tài)

    牛白藤,多年生藤狀灌木,高3-5m。觸之粗糙,幼枝四棱形密被粉末狀柔毛。葉對生;葉柄長3-10mm;托葉長4-6mm,有4-6條剌毛。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0cm,寬2.5-4cm,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上面粗糙,下面被柔毛,全緣,膜質(zhì)?;ㄐ蚯蛐危干蝽斏?;總花梗長1.5-2.5cm;花細(xì)小,白色,具短梗;萼簡陀螺狀,理解片4,線狀披針形;花冠長1.5cm,裂片披針形,長4-4.5mm;外反;雄蕊二型,伸出或內(nèi)藏。蒴果近球形,直徑約2mm,先端極隆起,有宿存萼裂片,開裂。花期秋季。

    歸經(jīng)

    肺;大腸經(jīng)

    性味

    甘;淡;涼

    功能主治

    涼血解毒;祛瘀消腫。主風(fēng)濕性腰腿痛;癰瘡腫毒;跌打損傷;痔瘡出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各家論述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腰腿痛,痔瘡出血,瘡癤癰腫。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ēnɡ Gāo Zhú別名油竹、白眉竹、花眉竹英文名Punting Pole Bambusa出處始載于《廣西藥用植物名錄》。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掌篙竹的葉、葉芽或莖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ambusa pervariab......
  • 《中藥大辭典》:春不見拼音注音Chūn Bú Jiàn別名一朵云(《陜西中草藥》)出處《陜西中草藥》來源為陰地蕨科植物蕨蔡的帶根全草。春、冬采挖,曬干或鮮用。生境分布生于山谷林下陰濕處。分布河南、山西、陜西、甘肅、浙江、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 《中藥大辭典》:春尖油拼音注音Chūn Jiān Yóu出處《重慶草藥》來源為楝科植物香椿樹干流出的液汁。10~11月采收。功能主治治齁病。用法用量內(nèi)服:同人乳蒸化,2~3錢。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春尖油拼音注音Chūn Jiān......
  • 拼音注音Chūn Shā Huā別名砂仁花(《中國醫(yī)學(xué)大辭典》)出處《飲片新參》來源為姜科植物陽春砂的花朵及花序梗。性狀干燥的花朵及花序梗,全體呈淡紫色,花朵細(xì)軟而??;花序梗長20~30厘米,有節(jié);切段者長2厘米。稍有香氣。性味《中國醫(yī)學(xué)大......
  • 拼音注音Chūn Huā Mù出處《陸川本草》來源為薔薇科植物車輪梅的枝葉或根。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間戒溪邊灌木叢中。分布安徽、浙江、江西、湖南、貴州、云南、福建、廣東、廣西、臺灣等地。原形態(tài)車輪梅,又名:春花、石斑木、雷公樹、鑿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