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青魚膽草

    《中藥大辭典》:青魚膽草拼音注音Qīnɡ Yú Dǎn Cǎo別名

    膽草、對葉林、抽筋草

    出處

    《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為龍膽科植物蔓龍膽全草。秋后采集。

    生境分布

    生山野、路邊陰濕地。分布貴州、臺灣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蔓生草本。莖細(xì)長。葉對生,紙質(zhì),卵狀披針形,長4~7厘米,寬1.2~2.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全緣,深綠色;3主脈明顯?;ㄒ干?;萼筒狀5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花冠鐘狀,5裂,淡紫色,裂片間有副裂片。漿果長球形,長1.5厘米,紅紫色,有長柄,超出宿存花萼?;ㄆ谇锛?。

    性味

    性涼,味苦。

    功能主治

    清熱,健脾,清肺止咳。治黃疸,風(fēng)熱咳嗽,風(fēng)濕,蛔蟲病。

    復(fù)方

    ①治黃疸:青魚膽草根三兩,煎水服。

    ②治風(fēng)熱咳嗽:鮮青魚膽草一至二兩,燉豬肉吃。

    ③治風(fēng)濕:青魚膽草根五兩,泡酒服;亦可用藤煎水熏洗。

    ④驅(qū)蛔蟲:青魚膽五錢,玉竹三錢,大米一把。煮成稀飯,分二次吃完。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青魚膽草拼音注音Qīnɡ Yú Dǎn Cǎo別名

    蔓龍膽、魚膽草、對葉林、抽筋草噴七、魚鰍藤

    出處

    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藥材基源:為龍膽科植物峨眉雙蝴蝶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ripterospermum cordatum(Marq.) H.Smith[Gentiana cordata Marp.;Tripterospermumaffine auct. Non (Wall.)H.Smith」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700-3200m的山坡林下、林緣灌木叢中及低山河谷。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陜西、湖北、湖南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纏繞草本。具根莖,根細(xì),黃褐色。莖通常黃綠色,螺旋狀扭轉(zhuǎn),下部粗壯,節(jié)間短,長4-5cm,上部節(jié)間長10-17cm。葉對生;葉柄1-4.5cm;葉片心形、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5-12cm,寬1-5cm,先端漸尖或急尖,常具短尾,基部心形或圓形,邊緣膜質(zhì),細(xì)波狀,葉脈3-5條,葉片下面淡綠色或帶紫色?;▎紊虺蓪χ谌~腋,有時2-6朵呈聚傘花序;花梗較短,具1-4對披針形的小苞片與否;花萼鐘形,不開裂.稀一側(cè)開裂,明顯具翅.裂片基部下延呈翅:花冠紫色,鐘形,裂片卵狀三角形,褶寬三角形,先端微波狀;雄蕊5,著生于冠筒下部,不整齊,花絲線形,花藥長圓形;子房橢圓形,長約1cm,通常近無柄,基都具5淺裂的環(huán)狀花盤,花柱細(xì)長,長1.5-2cm,柱頭線形,2裂。漿果紫紅色,內(nèi)藏,長橢圓形,長2-3cm,稍扁,近無柄。種子暗紫色,橢圓形或卵形,三棱狀,邊緣具棱,無翅。花、果期8-10月。

    性狀

    性狀鑒別 全草纏繞。莖細(xì)近圓形,表面黃綠色或帶有紫色,具細(xì)條棱,節(jié)間長7-14cm,葉對生,多皺縮。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狀披針形或長卵圓形,長4-8cm,寬1-2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或圓形,全緣,葉脈3出。有時可見葉腋具花或殘留花萼?;ǖ仙嗤灿谐?。氣微,味微苦。

    歸經(jīng)

    肺;肝;脾經(jīng)

    性味

    辛;苦;性涼

    功能主治

    疏風(fēng)清熱;健脾利濕;殺蟲。主風(fēng)熱咳嗽;黃疸;風(fēng)濕痹痛;蛔蟲病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或泡酒;或煮粥食。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ì Bǐnɡ Lián Zuò Jué別名刺柄觀音座蓮英文名Wall Angiopteris出處始載于《中國植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觀音座蓮科植物刺柄觀音座蓮的根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giopteris muralis c......
  • 拼音注音Cì Bǎi別名山刺柏、刺柏樹、短柏木來源柏科刺柏Juniperus taiwaniana Hayata, epith mut.,以根入藥。生境分布陜西、甘肅、山西、福建、江西。性味苦,寒。功能主治主治麻疹,身熱不退。用法用量4~5......
  • 《全國中草藥匯編》:刺栗子拼音注音Cì Lì Zi別名細(xì)梗薔薇來源薔薇科刺栗子Rosa graciliflora Rehd. et Wils.,以果實入藥。生境分布陜西。性味甘、酸、微澀,平。功能主治止痢消腫。主治痢疾,痔瘡。用法用量3~5......
  • 《中藥大辭典》:刺桐葉拼音注音Cì Tónɡ Yè出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為豆科植物刺桐的葉片。功能主治治小兒疳積,蛔蟲癥。用法用量研末開水沖服,0.8~1錢。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刺桐葉拼音注音Cì Tónɡ Yè別名......
  • 拼音注音Cì Tónɡ Huā別名鸚哥花(《天中記》)出處《本草圖經(jīng)》來源為豆科植物刺桐的花。功能主治《本草圖經(jīng)》:“主金瘡,止血?!坝梅ㄓ昧客庥茫貉心┓?。摘錄《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