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水折耳

    拼音注音Shuǐ Zhé ěr別名

    白折耳(《貴州民間藥物》)。

    出處

    《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為三白草科植物白苞裸蒴全草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陰處及水溝邊。分布四川、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白苞裸蒴,又名:總苞裸蒴。

    多年生匍匐草本。莖細(xì)弱,長30~50厘米。葉互生,闊卵狀腎形,長4~8厘米,寬4~10厘米,全緣,基部心形,葉脈明顯;葉柄長2~8厘米,基部擴(kuò)大抱莖。總狀花序,與葉對生;花下具苞片,在花序上部的苞片小形,比子房短,在花序基部的3~4苞片特大,白色,形似總苞;無花被;雄蕊6;子房下位,心皮4,胚珠多數(shù)。

    性味

    《貴州民間藥物》:"性平,味甘淡。"

    功能主治

    《貴州民間藥物》:"治肺癆咳嗽,跌打損傷,腹脹水腫,白帶,白濁。"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3兩;或燉肉吃。

    復(fù)方

    ①治咳嗽:白折耳二兩,燉肉吃。

    ②治腹脹水腫:白折耳三兩,燉肉吃,或煎淘米水服。

    ③治白帶、白濁:白折耳一兩,煮甜酒吃。

    ④治跌打損傷:白折耳三錢,蒸酒服。(選方出《貴州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櫟蔀拼音注音Bái Lì Bù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來源為殼斗科植物白櫟果實(shí)上帶有蟲癭的總苞。生境分布生于丘陵的山坡、林中。分布長江流域及華南各省。原形態(tài)白櫟,又名:金剛櫟,白反櫟、栭櫟、柞子柴、白斗、櫪柴、白柴蒲樹。落......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桂拼音注音Bái Guì別名三股筋、滇新樟來源樟科白桂Neocinnamomum yunnanense H. Liou,以樹皮、葉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澀、辛,平。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主治感冒,月經(jīng)不調(diào),寒性胃痛,腹脹......
  • 拼音注音Bái Guì Mù Gēn別名將軍樹根來源藥材基源:為桑科植物白桂木的根。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1.Artocarpus hypargyraus Hance.2.Artpcapus nitidus Trec.subsp.lingna......
  • 拼音注音Bái Huà Pí?jiǎng)e名刻因托斯(維名)。出處《新疆中草藥手冊》來源為樺木科植物疣枝樺的樹皮。采伐樹木時(shí)剝皮,曬干,生用或炒炭用。生境分布生于河灘、山谷或針葉林緣。分布新疆北部。原形態(tài)疣枝樺,又名:疣樺。落葉喬木。樹皮灰白色,由數(shù)層......
  • 《中藥大辭典》:白梅拼音注音Bái Méi別名鹽梅(《尚書》),霜梅(《綱目》),白霜梅(《本草便讀》)。出處《本草經(jīng)集注》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梅的未成熟果實(shí),經(jīng)鹽漬而成。性味酸澀咸,平。①《日華子本草》:“暖,無毒。“②《綱目》:“酸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