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石栗葉

    《中藥大辭典》:石栗葉拼音注音Shí Lì Yè出處

    《嶺南采藥錄》

    來源

    為大戟科植物石栗。全年可采,曬干。

    生境分布

    產(chǎn)廣東、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形態(tài)詳"石栗子"條。

    性狀

    干燥葉多皺縮,紙質(zhì),卵形至長卵形,長10~20厘米,寬8~1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截形或心形,兩面禿凈,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葉脈明顯,主脈1,側(cè)脈羽狀。具葉柄,被星狀毛,頂端有2個(gè)突起的暗紅色小腺體。以凈葉無枝梗者為佳。

    性味

    《廣東中藥》Ⅱ:"微苦,寒。"(有毒)

    注意

    《廣東中藥》Ⅱ:"孕婦忌用。"

    功能主治

    ①《嶺南采藥錄》:"治閉經(jīng),取生石栗葉四兩,和豬腰煎湯服之。亦能下胎。"

    ②《廣東中藥》Ⅱ:"通經(jīng),清瘀熱,治白濁。"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石栗葉拼音注音Shí Lì Yè英文名Leaf of Belgaum Walnut, Leaf of Kekuioiplant, Leaf of Bancouloiplant, Leaf of Lumbangoilplant, Leaf of Otaheite Walnut出處

    出自《嶺南采藥錄》。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石栗Aleurites moluccana (L.)Willd.的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leurites moluccana (L.)Willd.[Jatropha moluccana L.]

    采收和儲(chǔ)藏:全年均可采收,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野生或栽培于村旁及疏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臺(tái)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石栗 常綠喬木,高達(dá)13m。幼枝和花序均被揭色星狀短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6-12cm,頂端有2枚小腺體;葉片卵形至闊披針形,長10-20cm,寬5-17cm,先端漸尖,基部鈍或截平,稀有急尖或淺心形,全緣或3-5裂,幼時(shí)兩面被褐色星狀短柔毛,后變無毛或僅于背面流被星狀短柔毛。花單性,雌雄同株,白色。圓錐花序頂生,雄花花萼闊卵形,長約3mm,通常2深裂,鑷合狀,外面密被星狀短柔毛;花瓣5,長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約6mm,先端鈍,基部被毛;雄蕊15-20,著生于隆起、被毛的花托上,花絲短,基部被星狀短柔毛,花藥卵形,向內(nèi);雌花花被與雄花無異;子房球形,長約2mm,密被星狀短柔毛,2室,花柱2裂。核果肉質(zhì),近球形或闊卵形,直徑5-6cm,具縱棱,有種子l-2顆?;ㄆ?-7月,果期9-11月。

    性狀

    性狀鑒別 葉卵形至闊披針形或近圓形,長10-20cm,寬5-17cm,表面棕色,兩面均被銹色星狀短柔毛,有時(shí)脫落;葉片不分裂或3-5淺裂,葉柄長6-12cm,先端有2枚小腺體。

    歸經(jīng)

    肝;腎經(jīng)

    性味

    微苦;寒;小毒

    注意

    《廣東中藥》Ⅱ:孕婦忌用。

    功能主治

    活血通經(jīng);止血。主閉經(jīng);金瘡出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干品研粉敷。

    各家論述

    1.《嶺南采藥錄》:治閉經(jīng),取生石栗葉四兩,和豬腰煎湯服之。亦能下胎。

    2.《廣東中藥》Ⅱ:通經(jīng),清瘀熱,治白濁。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ǔ Shí Zǐ英文名FRUCTUS BROUSSONETIAE來源本品為??浦参飿?gòu)樹Broussoneria papyrifera (L.) Vent.的干燥成熟果實(shí)。秋季果實(shí)成熟時(shí)采收,洗凈,曬干,除去灰白色膜狀宿萼及雜質(zhì)。......
  • 《中藥大辭典》:楮樹根拼音注音Chǔ Shù Gēn別名谷樹子根(《本經(jīng)逢原》),谷木蔃(《生草藥手冊(cè)》)。出處《分類草藥性》來源為桑科植物構(gòu)樹的嫩根或根皮。9~10月采。性味①《重慶草藥》:“味甘,性微寒,無毒?!阿凇稄V西中草藥》:“味微......
  • 《中藥大辭典》:楮樹白皮拼音注音Chǔ Shù Bái Pí?jiǎng)e名谷木皮(《吳普本草》),楮樹皮(《別錄》),谷白皮(《千金方》),楮白皮(《圣濟(jì)總錄》),構(gòu)皮(《草木便方》)。出處《綱目》來源為??浦参飿?gòu)樹樹皮的韌皮部。性味①《藥性論》:“......
  • 《中藥大辭典》:楮皮間白汁拼音注音Chǔ Pí Jiān Bái Zhī別名谷枝汁(《近效方》),谷樹汁、五金膠漆(《日華子本草》),構(gòu)膠、楮樹汁(《綱目》)。出處《本草經(jīng)集注》來源為??浦参飿?gòu)樹莖皮部的乳汁。性味《本草匯言》:“味甘,氣平......
  • 《中藥大辭典》:楮莖拼音注音Chǔ Jīnɡ出處《別錄》來源為桑種植物構(gòu)樹的樹枝。功能主治治風(fēng)疹,目赤腫痛,小便不利。①《別錄》:“主癌疹癢,單煮洗浴?!阿凇毒V目》:“搗濃汁飲半升,治小便不通?!皬?fù)方治暴赤眼痛,磣澀者:嫩楮枝去葉,放地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