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野豬蹄

    《中藥大辭典》:野豬蹄拼音注音Yě Zhū Tí出處

    《醫(yī)林纂要》

    來源

    為豬科動物野豬。

    原形態(tài)

    動物形態(tài)詳"野豬肉"條。

    功能主治

    ①《醫(yī)林纂要》:"祛風(fēng)治痹。"

    ②《隨息居飲食譜》:"蹄爪補力更勝(野豬肉),一切癰疽不斂,多年漏瘡,煨食。"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野豬蹄拼音注音Yě Zhū Tí英文名Wild boar's trotter出處

    出自《醫(yī)林纂要》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豬科動物野豬的蹄。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us scrofa Linnaeus

    采收和儲藏:捕殺后,割取四蹄,去毛洗凈,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多棲息于灌木叢、較潮濕的草地或混交林、闊葉林中晨昏或夜間活動;性極兇猛;一般成群活動。雜食性,植物根莖、野果、動物尸體及各種昆蟲均食,亦盜食農(nóng)作物。

    資源分布:分布幾乎遍及全國。

    原形態(tài)

    野豬,形似家豬。體長紅1.5m,體重約150kg,最大雄豬可達250kg。其頭部較寬大,吻部十分突出,呈圓錐形,末端具裸露的軟骨墊。雄豬犬齒特別發(fā)達,上下犬齒皆向上翹,稱為獠牙,露出唇外,雌豬獠牙不發(fā)達。耳直立,四肢較短,尾細小。身體被剛硬的針毛,背脊鬃毛顯著,這些毛的尖端大多分叉。一般為棕黑色,面頰、胸部雜有灰白、污白色毛。幼豬軀體呈淡黃褐色,背部有6條淡黃色縱紋,俗稱“花豬”。

    歸經(jīng)

    肺;肝經(jīng)

    性味

    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通痹;解毒托瘡。主風(fēng)痹;癰疽;漏瘡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煮食或煨食,50-250g。

    各家論述

    1.《醫(yī)林纂要》:祛風(fēng)治痹。

    2.《隨息居飲食譜》:蹄爪補力更勝(野豬肉),一切癰疽不斂,多年漏瘡,煨食。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蓽茇根拼音注音Bì Bá Gēn別名蓽撥沒(《本草拾遺》)出處《本草拾遺》來源為胡椒科植物蓽茇的根。化學(xué)成分根含胡椒堿、蓽茇明堿、蓽茇明寧堿。莖含蓽茇明堿。藥理作用蓽茇明堿有明顯降低狗血壓的作用,阿托品及抗組織胺藥對其降壓作......
  • 《全國中草藥匯編》:荸薺拼音注音Bí Jì別名馬蹄、烏芋、地栗、地梨、苾薺、通天草[浙江杭州]來源莎草科荸薺屬植物荸薺Eleocharis dulcis (Burm. f.) Trin. ex Henschel[E. tuberosa Ro......
  • 《全國中草藥匯編》:菝葜拼音注音Bá Qiā別名金剛藤、鐵菱角、馬加勒、筋骨柱子、紅燈果來源百合科菝葜屬植物菝葜Smilax china L.的根狀莖。其葉也入藥。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或用鹽水浸泡數(shù)小時后蒸熟,曬干。夏季采葉,曬干。性......
  • 《中藥大辭典》:菝葜葉拼音注音Bá Qiā Yè出處《日華子本草》來源為百合科植物菝葜的葉片。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菝葜“條?;瘜W(xué)成分葉含蕓香甙。性味《履巉巖本草》:“溫,無毒?!肮δ苤髦沃物L(fēng)腫,瘡癤,腫毒,臁瘡,燙傷。①《日華子本草》:“治風(fēng)......
  • 《全國中草藥匯編》:菠菜拼音注音Bō Cài來源藜科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全國各地栽培。性味甘,涼。功能主治滋陰平肝,止咳潤腸。主治高血壓,頭痛,目眩,風(fēng)火赤眼,糖尿病,便秘。用法用量鮮品2~4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