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醉魂藤

    《全國中草藥匯編》:醉魂藤拼音注音Zuì Hún Ténɡ別名

    野豇豆、老鴉花

    來源

    蘿藦科醉魂藤Heterostemma alatum Wight,以根、全株入藥。

    生境分布

    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

    藥理作用

    莖及葉顯強心甙反應。

    性味

    辛,平。

    功能主治

    除濕,解毒,截瘧。

    風濕腳氣:根1條,水煎服;或用全株煎水洗患處。

    胎毒:根及花椒少許,用菜油煎后搽患處。

    瘧疾:根2錢,煎雞蛋吃。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醉魂藤拼音注音Zuì Hún Ténɡ別名

    野豇豆、老鴉花、對葉羊角扭

    英文名Winged Heterostemma出處

    始載于《峨眉山植物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蘿藦科植物醉魂藤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eterostemma alatum Witht.

    采收和儲藏:秋季挖根,洗凈,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200m以下的山谷水旁林中蔭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南、西南等地。

    原形態(tài)

    纖細攀援木質藤本,長達4m。莖有縱紋及2列柔毛,老時漸無毛。葉對生,紙質;葉柄長2-5cm,扁平,被柔毛,先端具叢生小腺體;葉片寬卵形或長卵圓形,長8-15cm,寬5-8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基出脈3-5,初成翅形,后漸扁平,側脈3-4對,纖細,先端彎曲。傘形狀聚傘兵花序腋生,著花10-15朵;花序、花梗被微毛;苞片和小苞征卵形;花萼5裂,內面基部有5個小腺體;花冠黃色,輻狀,外面被柔毛,內面無毛,花冠開后成鑷合狀排列;副花冠5片,星芒狀,從合蕊冠伸出不聞不平展于花冠上;花藥方形,先端具透明膜征;花粉塊近方形,直立,著粉腺紫色,菱形;子房由2枚離生心皮組成,無毛,柱頭基部5棱。蓇葖果雙生,線狀披針形,長10-15cm,外果皮具縱條紋。種子呈褶疊狀,深褐色,長約1.5cm,寬1cm,先端具長達3cm的白色絹質種毛?;ㄆ?-9月,果期6月至翌年2月。

    歸經

    入肝、腎二經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宣壅逐濕;辟穢療瘧。主腳氣麻木酸痛無力;胎毒瘡疹;瘧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水煎洗或油煎涂搽患處。

    各家論述

    《峨眉山植物志》:治風濕腳氣、胎毒和瘧疾等癥。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iān Fú Gě Gēn別名狗葡萄根、磨石豆根(《吉林中藥手冊》),山花子根、光光葉根(《山東中藥》)。出處《中國藥植志》來源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莖。4~5月或8~10月間采挖,除去殘莖、須根及泥土,曬干。生境分布產河北、山東......
  • 拼音注音Biān Fú Ténɡ別名狗葡萄秧、小葛香、楊柳子棵、防己藤、黃攸香、什子苗、小青藤、黃根藤、金百腳、山地瓜秧、爬山秧子。出處蝙蝠藤始見于《綱目拾遺》,云:“此藤附生巖壁、喬木及入墻茨側,葉類蒲蕩而小,多歧,勁厚青滑,絕似蝙蝠形,......
  • 《全國中草藥匯編》:補血草拼音注音Bǔ Xuè Cǎo別名鹽云草、鹽云參、匙葉草、磯松來源為藍雪科補血草屬植物二色補血草Limonium bicolor (Bunge) Kuntze [Statice bicolor Bunge],以根及全......
  • 拼音注音Bǔ Xuè Shǔ別名七葉薯、血參、七爪金龍來源藥材基源:為薯蕷科植物七葉薯蕷的塊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oscorea esquirolii Prain et Burkill采收和儲藏:秋、冬季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洗凈,切......
  • 《中國藥典》:補骨脂拼音注音Bǔ Gǔ Zhī別名破故紙、和蘭莧、胡韭子英文名FRUCTUS PSORALEAE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補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 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果序,曬干,搓出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