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鉆石風

    《全國中草藥匯編》:鉆石風拼音注音Zuàn Shí Fēnɡ別名

    清風藤、鐵牛入石、女兒藤

    來源

    清風藤科四川清風藤Sabia schumanniana Diels,以入藥。

    生境分布

    浙江、江西、四川。

    性味

    辛,溫。

    功能主治

    祛風活血。

    關節(jié)炎:鉆石風根2兩,五加皮根1兩,徐長卿根5錢,白酒1斤,浸泡1周,每服1兩,每日2次;或水煎服,每日1劑。

    跌打損傷,陳舊腰痛:鉆石風根2兩,五加根皮1兩,八角楓根1錢,水煎服,每日1劑。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鉆石風拼音注音Zuàn Shí Fēnɡ出處

    《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為虎耳草科植物亨利茶藨子。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生于巖石縫中。分布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亨利茶藨子,又名:巖馬桑。

    小灌木,高可達1米。小枝有腺體與刺毛。葉互生,具短柄;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2~4厘米,寬1~2.4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圓形,邊緣上半部有淺齒,下面有腺體,革質?;▎涡裕菩郛愔?;數花集成總狀花序,生于葉腋,花淡綠色;萼筒狀,5裂,裂片三角形,上面有中肋;花冠5裂,較萼為短,與萼互生;雄蕊5;子房下位,柱頭2枚,漿果,倒卵狀長橢圓形,綠色,長至2厘米,有具柄腺體。

    性味

    辛澀,溫。

    功能主治

    治風濕,癆傷,吐血。

    復方

    ①治筋骨疼痛:鉆石風、黑骨藤各五錢,透骨香、走馬胎各三錢。泡酒一斤,每次服五錢。

    ②治房傷吐血:㈠鉆石風、鼻血雷各五錢,仙鶴草三錢。煎水服,加酒引。㈡鉆石風、藕節(jié)、槐花、何首烏、枇杷葉、茅根各三錢。煎水服。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藥大辭典》:鉆石風拼音注音Zuàn Shí Fēnɡ別名

    鐵牛鉆石(《江西草藥》),石鉆子(《江西省防治慢性氣管炎資料匯編》)。

    出處

    《江西草藥》

    來源

    為清風藤科植物四川清風藤。根全年可采;莖6~9月割取,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叢林中或石壁處。分布四川、湖北、甘肅、江西、浙江等地。

    原形態(tài)

    四川清風藤,又名:女兒藤、清木香、清風藤。

    落葉攀援灌木,長達3米。根粗壯而長,肉質,淡黃色。小枝綠色,細弱,無毛;近葉柄基部處通常有2個極小的刺。單葉互生,膜質或近紙質,長橢圓狀披針形或近長橢圓形,長2~10厘米,寬1~3.5厘米,先端尖,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不整齊的鈍齒,或全緣,白色,兩面無毛,側脈5~8對;葉柄長約1厘米?;ㄧ娦?,長6毫米,3~6朵成聚傘花序;花柄纖細柔弱;花萼5深裂;花瓣5,橢圓狀倒卵形,長為花萼的3~4倍,綠色至暗紫色;雄蕊5,與花瓣等長而對生;子房上位,2室,基部有花盤。核果圓球形或腎形,直徑6~7毫米,藍色,有網紋。花期5月。果期9月。

    性味

    《江西草藥》:"辛,溫。"

    功能主治

    止咳祛痰,祛風活血。治慢性氣管炎,關節(jié)炎,跌打損傷。

    《江西草藥》:"祛風活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兩;研末或浸酒。

    復方

    ①治關節(jié)炎:鉆石風根二兩,五加根皮一兩,寮刁竹根五錢。白酒一斤,浸泡一周。每服一兩,每日二次。或水煎服,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②治跌打損傷,陳舊腰痛:鉆石風根二兩,五加根皮一兩,八角楓根一兩。水煎服,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臨床應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

    石鉆子曬干研粉,每次3錢,加冰糖5錢,燉成稀糊狀,飯后頓服,每日3次?;蛑瞥善瑒┓?。據300例的觀察,止咳作用較明顯,起效最短時間為2小時,24小時內起效者117例,占38.23%。同時也有較好的祛痰作用和一定的平喘作用。服藥過程中,部分患者有食欲增加,睡眠好,體力和精神好轉等情況。僅少數人有輕度頭昏、大便次數增加的現象,多在2~3天內自行消失,并不影響治療。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鉆石風拼音注音Zuàn Shí Fēnɡ別名

    亨利茶藨子, 巖馬桑。

    英文名Root of Henry Currant出處

    出自 《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藥材基源:為虎耳草植物睫毛茶蔍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ibes henryi Franch.

    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巖石縫中。

    資源分布:分布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亨利茶藨子,小灌木,高可達1m。小枝有腺體與刺毛。葉互生,具短柄;葉片革質,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10cm,寬1-2.4cm,先端短尖,基部圓形,下面中脈上有長睫毛,邊緣有長睫毛,上半部有淺齒?;▎涡?,雌雄異株,數花集成總狀花序,生于葉腋,花淡綠色;萼筒盆狀,5裂,裂片三角形。上面有中肋;花冠5裂,較萼片為短,與萼片互生;雄蕊5;子房下位,柱頭2枚。漿果,倒卵狀長橢圓形,綠色,長約2cm,有具柄腺體?;ㄆ?-5月,果期9-10月。

    歸經

    肺經

    性味

    辛;澀;溫

    功能主治

    祛風濕,止血。。主風濕筋骨痛;癆傷吐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

    復方

    ①治筋骨疼痛:鉆石風、黑骨藤各五錢,透骨香、走馬胎各三錢。泡酒一斤,每次服五錢。②治癆傷吐血: 一、鉆石風、鼻血雷各五錢,仙鶴草三錢。煎水服。加酒引。 二、鉆石風、藕節(jié)、槐花、何首烏、枇杷葉、茅根各三錢。煎水服。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莧拼音注音Bái Xiàn別名糠莧,細莧(《別錄》),野莧、豬莧(《本草圖經》),假莧菜(《廣州植物志》),綠莧(《拉漢種子植物名稱》)。出處《別錄》來源為莧科植物皺果莧的全草或根。春、夏采收。生境分布生田野間。分布我國南......
  • 拼音注音Bái Sū別名野蘇麻、白蘇子、玉蘇子、蘇梗來源為唇形科紫蘇屬植物白蘇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以葉、嫩枝、主莖(蘇梗)和果實(白蘇子或玉蘇子)入藥。夏季采葉或嫩枝,7~8月間果實成熟時割取全草或......
  • 《中藥大辭典》:白蘇葉拼音注音Bái Sū Yè別名荏葉(《別錄》)。出處《本草圖經》來源唇形科植物白蘇的葉片,夏、秋采葉,置通風處陰干?;蜻B嫩莖采取,切成小段,曬干?;瘜W成分葉含揮發(fā)油,主為紫蘇酮。歸經《本草匯言》:“入手、足太陰經?!靶?.....
  • 《中藥大辭典》:白蘇子拼音注音Bái Sū Zǐ別名荏子(《別錄》),玉蘇子(《中藥志》)。出處《飲片新參》來源為唇形科植物白蘇的果實。生境分布野生于路旁,亦有栽培者。自河北至長江流域及南方各地均有分布。產江蘇、河北、山東、湖北、四川、貴州......
  • 拼音注音Bái Sū Zǐ Yóu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白蘇子果實壓榨出的脂肪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全國多有栽培,少有逸為野生。資源分布:分布于河北至長江流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