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當歸1錢,秦艽1錢,柴胡1錢,鱉甲3錢(羊酥炙),地骨皮8分,枳實8分,知母8分,烏藥8分。
病后勞復,邪熱未除,房勞虛損,一切骨蒸。
加燈心3莖,水煎7分,空心服。
鱉甲(去裙瀾,醋炙)半分,豉(去皮)1分,甘草如病人中指長,青蒿(干者)1握,桃仁7個(湯浸,去皮尖雙仁,生研),蔥(并須)3莖(切)。
上銼細。
急勞。肌瘦壯熱,心忪戰(zhàn)掉。
每服5錢匕,以童便2盞,煎至1盞,去滓,空心溫服。避風取汗。
鱉甲(去裙襕,醋炙)1兩半,訶黎勒皮(煨)1兩半,郁李仁(研)1兩半,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桑根白皮(銼,炒)1兩,吳茱萸(湯洗,焙干,炒)1兩,檳榔(銼)4個。
上為粗末。
水氣。心下痞緊,喘息氣急,大腸秘結。
每服3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食前溫服,如人行5里再服。
鱉甲(炙)、地骨皮、秦艽、柴胡、枳殼(炒)、知母、當歸各等分。
上銼散。
小兒潮熱骨蒸,盜汗,咳嗽多渴,心燥多驚,面色黃瘦。病后食力未復,邪熱未除,房勞虛損,一切骨蒸盜汗。
《古今醫(yī)鑒》有生姜三片。
鱉甲(醋炙)倍用、黃耆(蜜炙)、人參、當歸、白術、白茯苓、川芎、白芍、甘草、陳皮、青皮、半夏曲、三棱、莪術、檳榔、厚樸、柴胡各等分。
瘧久不愈,結為癥瘕,名曰瘧母。
上(口父)咀。加生姜、大棗、烏梅水煎服。
九肋鱉甲(新瓦上焙,以醋淬數(shù)次至黃色,研為末,再用醋拌炙干)2錢,山楂肉(去子)3錢,麥冬5錢,薏苡仁(炒)5錢,白茯苓2錢,橘紅2錢5分,知母1錢2分,干葛1錢5分,白芍1錢5分,柴胡2錢,貝母3錢,淡竹葉1錢,炙甘草7分。
清涼,健脾,開胃。主麻后成瘧疾者。
加生姜,水煎服。
渴者,加熟石膏少許;不渴者,去麥冬、知母。
何首烏8分,鱉甲(酒炙)8分,當歸8分,白術8分,人參8分,黃芩8分。
小兒久瘧不住。
加黑棗3個,空心煎服。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當歸1錢,秦艽1錢,柴胡1錢,鱉甲3錢(羊酥炙),地骨皮8分,枳實8分,知母8分,烏藥8分。
功能主治病后勞復,邪熱未除,房勞虛損,一切骨蒸。
用法用量加燈心3莖,水煎7分,空心服。
摘錄《玉案》卷三《圣濟總錄》卷八十七:鱉甲飲處方鱉甲(去裙瀾,醋炙)半分,豉(去皮)1分,甘草如病人中指長,青蒿(干者)1握,桃仁7個(湯浸,去皮尖雙仁,生研),蔥(并須)3莖(切)。
制法上銼細。
功能主治急勞。肌瘦壯熱,心忪戰(zhàn)掉。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童便2盞,煎至1盞,去滓,空心溫服。避風取汗。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七《圣濟總錄》卷七十九:鱉甲飲處方鱉甲(去裙襕,醋炙)1兩半,訶黎勒皮(煨)1兩半,郁李仁(研)1兩半,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桑根白皮(銼,炒)1兩,吳茱萸(湯洗,焙干,炒)1兩,檳榔(銼)4個。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水氣。心下痞緊,喘息氣急,大腸秘結。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食前溫服,如人行5里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九《袖珍小兒》卷四:鱉甲飲處方鱉甲(炙)、地骨皮、秦艽、柴胡、枳殼(炒)、知母、當歸各等分。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小兒潮熱骨蒸,盜汗,咳嗽多渴,心燥多驚,面色黃瘦。病后食力未復,邪熱未除,房勞虛損,一切骨蒸盜汗。
用法用量《古今醫(yī)鑒》有生姜三片。
摘錄《袖珍小兒》卷四《育嬰秘訣》卷四:鱉甲飲處方鱉甲(醋炙)倍用、黃耆(蜜炙)、人參、當歸、白術、白茯苓、川芎、白芍、甘草、陳皮、青皮、半夏曲、三棱、莪術、檳榔、厚樸、柴胡各等分。
功能主治瘧久不愈,結為癥瘕,名曰瘧母。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加生姜、大棗、烏梅水煎服。
摘錄《育嬰秘訣》卷四《麻科活人》卷四:鱉甲飲處方九肋鱉甲(新瓦上焙,以醋淬數(shù)次至黃色,研為末,再用醋拌炙干)2錢,山楂肉(去子)3錢,麥冬5錢,薏苡仁(炒)5錢,白茯苓2錢,橘紅2錢5分,知母1錢2分,干葛1錢5分,白芍1錢5分,柴胡2錢,貝母3錢,淡竹葉1錢,炙甘草7分。
功能主治清涼,健脾,開胃。主麻后成瘧疾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渴者,加熟石膏少許;不渴者,去麥冬、知母。
摘錄《麻科活人》卷四《玉案》卷六:鱉甲飲處方何首烏8分,鱉甲(酒炙)8分,當歸8分,白術8分,人參8分,黃芩8分。
功能主治小兒久瘧不住。
用法用量加黑棗3個,空心煎服。
摘錄《玉案》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