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杜仲丸

    《校注婦人良方》卷十二:杜仲丸別名

    千金保孕丸(《古今醫(yī)統(tǒng)》卷八十五)、杜續(xù)丸(《醫(yī)學(xué)入門》卷八)。

    處方

    杜仲(炒)續(xù)斷(酒浸)各等分

    制法

    上藥為末,煮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補腎安胎。主妊娠胎動不安,腰背痛者。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用酒或米飲送下。

    摘錄《校注婦人良方》卷十二《醫(yī)學(xué)人門》卷七:杜仲丸處方

    杜仲 龜版 黃柏 知母 枸杞子 五味子 當歸 芍藥 黃耆 故紙各30克

    制法

    煉蜜同豬脊髓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補腎滋陰,益氣養(yǎng)血。主腎虛腰痛,脈大虛。

    用法用量

    每服80丸,空腹時用鹽湯送下。

    摘錄《醫(yī)學(xué)人門》卷七《圣惠》卷三十:杜仲丸處方

    杜仲1兩半(去粗皮,炙微黃,銼),遠志3分(去心),熟干地黃1兩,桂心1兩,白茯苓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牛膝1兩半(去苗),菟絲子2兩(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羌活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虛勞損腰腳疼痛,少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三十《圣惠》卷四十四:杜仲丸處方

    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干姜半兩(炮裂,銼),萆薢1兩(銼),羌活3分,天雄3分(炮裂,去皮臍),川椒3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桂心3分,芎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秦艽半兩(去苗),川烏頭3分(炮裂,去皮臍),細辛3分,五加皮3分,石斛3分(去根,銼),續(xù)斷2兩,當歸3分(銼,微炒),五味子3合,檳榔3分。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腎經(jīng)虛損,風冷乘之,五種腰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錄《圣惠》卷四十四《千金》卷十九:杜仲丸處方

    杜仲2兩,石斛2分,干地黃3分,干姜3分。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補腎。主腎虛腰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酒送下,日2次。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干姜行地黃之滯,則補而不壅;石斛助杜仲之強,則健而益壯。

    摘錄《千金》卷十九《普濟方》卷一一六引《衛(wèi)生家寶》:杜仲丸處方

    杜仲(去粗皮,稱用,麥麩炒黃色,去麥麩不用)2兩半,牛膝(酒浸1宿,曬干)2兩半,菟絲子(酒浸1宿控出,趁濕潤研破,曬干)2兩半,續(xù)斷(酒浸1宿,曬干)2兩半,木瓜(切碎,曬干稱)2兩半,萆薢(炒黃色為度)2兩半,金毛狗脊5兩半(出毛凈稱,用好米醋于砂銚內(nèi)煮,切片子,焙干)。

    制法

    上為細末,用好醋煮糊為,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風疾及腰腎風虛腳氣。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心溫酒送下,日3次。

    注意

    忌雞肉。

    摘錄《普濟方》卷一一六引《衛(wèi)生家寶》《普濟方》卷三四三:杜仲丸處方

    杜仲(去粗皮,炙,銼)3錢,防風(去叉)3錢,附子(炮裂,去皮臍)3錢,石菖蒲3錢,桔梗(炒)3錢,秦艽(去苗土)3錢,細辛3錢,肉桂(去粗皮)3錢,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炒)3錢,半夏(湯浸2-7次,焙)3錢,沙參半兩,熟地黃(焙)半兩,蜀椒(去目并閉口者,炒出汗)半兩,干姜(炮)半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子宮久冷,妊娠數(shù)墮胎。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漸加至20丸,空心溫酒送下。1月見效。

    摘錄《普濟方》卷三四三《圣惠》卷七:杜仲丸處方

    杜仲2兩(去粗皮,炙微黃,銼),續(xù)斷1兩,丹參半兩(去蘆頭),萆薢3兩(銼),芎半兩,虎脛骨1兩(涂酥炙令黃),桂心半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牛膝3分(去苗),赤芍藥3分,海桐皮3分,干蝎3分(微炒)。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腎臟風毒流注,腰腳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普濟方》卷三四二引《肘后方》:杜仲丸處方

    杜仲不計多少。

    制法

    去粗皮,細銼,瓦上煿干,搗羅為末,煮棗肉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婦人胞胎不安,并產(chǎn)后諸疾。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爛嚼,以糯米湯送下。

    各家論述

    《濟陰綱目》:胎系于腎,故用杜仲補腎。

    摘錄《普濟方》卷三四二引《肘后方》《圣惠》卷四十四:杜仲丸處方

    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萆薢1兩(銼),細辛1兩,丹參1兩,鹿角膠1兩(搗碎,炒令黃),當歸1兩(銼,微炒),羌活1兩,桂心1兩,檳榔1兩,郁李仁2兩(湯浸去皮,微炒),酸棗仁1兩半(微炒),大麻仁2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風虛氣滯腰痛,強直不能俯仰。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錄《圣惠》卷四十四《濟生》卷七:杜仲丸處方

    杜仲(去皮,銼,姜汁浸,炒去絲)1兩,川續(xù)斷(酒浸)1兩。

    制法

    上為細末,棗肉煮爛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養(yǎng)胎。主妊娠2-3月,胎動不安。妊娠腰背痛。

    用法用量

    千金保孕丸(《醫(yī)統(tǒng)》卷八十五)、杜續(xù)丸(《醫(yī)學(xué)入門》卷八)、保孕丸(《醫(yī)鈔類編》卷十七)、續(xù)杜丸(《產(chǎn)孕集》卷上)。

    摘錄《濟生》卷七《瑞竹堂方》卷一:杜仲丸處方

    蓮肉(去心)4兩,龍骨7錢半(新瓦上煅,另研細),益智仁1兩,破故紙(炒香)1兩,茴香1兩(微炒),牛膝(去苗)1兩(酒浸),白茯神(去皮木)1兩,杜仲(去皮,銼碎,酒浸,炒斷絲)1兩,菟絲子4兩,桃仁(湯泡,去皮尖凈,炒)1兩。

    制法

    上為細末,用山藥4兩炙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補心腎,益氣血,暖元臟,縮小便。壯力。主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棗湯送下,空心食前服。

    如欲暖水臟,減去蓮肉、龍骨、白茯神,加好醋、酒,兼糟4兩,連須蔥白4兩,蒼術(shù)4兩(米泔水浸1夕,切片),合連須蔥白,酒糟搗,淹1宿成餅,曬干,炒令熟,入前藥同研。

    摘錄《瑞竹堂方》卷一《圣濟總錄》卷五:杜仲丸處方

    杜仲(去粗皮,銼,炒)3分,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兩,萆薢(微炒)1兩半,酸棗仁(炒)1兩,當歸(切,焙)3分,防風(去叉)1兩,丹參(微炙)3分,赤芍藥3分,桂(去粗皮)半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1分,石斛(去根,銼)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炒)3分,檳榔(煨)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腎中風,腰腳不隨,骨節(jié)酸痛,筋脈拘急,行履艱難,兩脅牽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用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圣濟總錄》卷三十三:杜仲丸處方

    杜仲(去粗皮,炙,銼)1兩,干漆(炒令煙出)1兩半,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兩,巴戟天(去心)1兩半,桂(去粗皮)1兩,五加皮(銼)1兩,狗脊(去毛)1兩,山茱萸1兩,防風(去叉)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獨活(去蘆頭)1兩,山芋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兼補益元臟。主傷寒后,風傷腰胯冷疼。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三《圣濟總錄》卷九十二:杜仲丸處方

    杜仲(去粗皮,炙,銼)1兩,肉蓯蓉(酒浸去皴皮,切,焙)1兩,巴戟天(去心)1兩,楮實1兩,五味子1兩,茴香子(炒)1兩,遠志(去心)1兩,山茱萸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山芋3分,牛膝(酒浸,切,焙)3分。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虛勞,下焦傷憊,目昏耳聾,腰膝冷痛,小便滑數(shù),日漸瘦悴。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加至3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二《圣濟總錄》卷一五七:杜仲丸處方

    杜仲(去粗皮,炙,銼)3分,防風(去叉)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石菖蒲3分,桔梗(炒)3分,秦艽(去苗土)3分,細辛(去苗葉)3分,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桂(去粗皮)3分,半夏(湯洗2-7遍,焙)3分,熟干地黃(焙)半兩,沙參半兩,蜀椒(去目并閉口者,炒出汗)半兩,干姜(炮)半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子宮久冷,妊娠數(shù)墮胎。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漸加至2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七《圣濟總錄》卷一八六:杜仲丸別名

    青娥丸、青蛾丸、腎氣丸

    處方

    杜仲(去粗皮,炙,為末)1兩,補骨脂(炒香熟,為末)1兩,胡桃仁(湯浸去皮,研)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補下元,烏髭鬢,壯腳膝,進飲食,悅顏色。益精助陽,烏須,壯腳。主腰疼。腎虛衰,不能上榮肝木,而肝乏生生之源,精血無以內(nèi)榮二海,腰痛牽引于脅,脈虛者。

    用法用量

    青娥丸(《直指》卷十八)、青蛾丸(《普濟方》卷一五四)、腎氣丸(《仙拈集》卷二)。

    各家論述

    《醫(yī)略大書》:腎虛衰,不能上榮肝木,而肝乏生生之源,精血無以內(nèi)榮二海,故腰痛牽引于脅焉。核桃肉補腎養(yǎng)肝,以滋血海之不足;補骨脂補火榮木,以資精海之空虛;厚杜仲補腎強腰。兼培肝絡(luò)也。丸以青鹽之補腎,下以食鹽之堅腎,使腎臟緊固,則真火發(fā)育,而肝得養(yǎng)生之令,精血內(nèi)榮,寧有腰痛連脅之患乎?此補腎養(yǎng)肝之劑,為腰痛連脅之專方。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六《楊氏家藏方》卷十六:杜仲丸處方

    五加皮3兩,萆薢3兩,山茱萸3兩,杜仲4兩(炒去絲),阿膠(蛤粉炒成珠子)2兩,金毛狗脊(炙去毛)2兩,防風(去蘆頭)2兩,川芎2兩,細辛2兩,鹿角屑2兩,當歸(洗,焙)1兩,生干地黃1兩。

    制法

    上為細末,蜜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沖任脈虛,血海虛弱,寒濕邪氣客搏胞絡(luò),妊娠腰痛,小腹牽連,行步力弱,難于俯仰,小便白濁,晝夜頻行。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或煎艾湯送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六《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杜仲丸處方

    杜仲1兩,龜版1兩,黃柏1兩,知母1兩,枸杞子1兩,五味子1兩,當歸1兩,芍藥1兩,黃耆1兩,故紙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同豬脊髓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腎虛腰痛,動止軟弱,脈大虛,疼不已。

    用法用量

    每服80丸,空心鹽湯送下。

    摘錄《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
更多中藥材
  • 《外科方外奇方》卷三:寶珠丹處方白硼砂2錢,川連1錢2分,番木鱉(去殼,麻油煠松)5分,黃柏5分,青黛(水飛)5分,薄荷尖5分,水飛雄黃5分,人中白(煅)5分,兒茶5分,膽礬5分,血竭5分,冰片5分,燈心灰3分。制法上為末,收貯,勿泄氣,吹......
  • 處方橄欖核灰、人中白、大紅緯灰、硼砂、冰片、藥珠。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走馬牙疳。用法用量用蘆管抄藥,吹入患處。摘錄《幼科指掌》卷四......
  • 處方赤石脂1兩,天冬1兩,麥冬1兩,生地1兩,熟地1兩,紫梢花1兩,蛇床子1兩,鹿茸1兩,谷精草1兩,防風1兩,元參1兩,厚樸1兩,虎骨1兩,菟絲子1兩,木香1兩,母丁香1錢5分,肉桂1錢5分,川斷1錢5分,赤芍1錢5分,黃耆1錢5分,肉蓯......
  • 處方白亮魚膠8兩(切作短塊,用牡蠣8兩炭火煅過,研末同炒。須炒得不可焦黑,黃色為度,去末用膠),熟地黃4兩,山藥3兩,人參2兩(虛甚加1兩),沙苑蒺藜8兩(酒洗,去衣,竹刀切開,去白膜),白茯苓4兩(去皮,切片,入乳拌曬3次),牛膝3兩(去......
  • 別名石二、十號節(jié)象方處方郁金1錢,細辛3兩,降香3錢,荊芥4錢。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痧脹。絞腸痧。心腹絞切大痛,或如板硬,或如繩轉(zhuǎn),或如筋吊;或如錐刺,或如刀刮,痛極難忍。輕者亦微微絞痛,脹悶非常。用法用量石二(《痧癥全書》卷下)、十號節(ji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