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滾痰丸

    《玉機微義》卷四引《養(yǎng)生主論》:滾痰丸別名

    礞石滾痰丸(《痘疹金鏡錄》卷上)。

    處方

    大黃(酒蒸)片黃芩(酒洗凈)各250克 沉香15克 礞石30克(捶碎,焰消30克,入小砂罐內(nèi),及稍蓋之,鐵線練定,鹽泥固濟,曬干,火煅紅,候冷取出)一方加朱砂60克研為細末為衣

    制法

    上為細末,水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降火逐痰。治實熱老痰,發(fā)為癲狂驚悸,或怔忡昏迷,或咳喘痰稠,或痰閉子宮不孕,大便秘結,舌苔黃厚而膩,脈滑數(shù)有力者?,F(xiàn)用于精神病、癲癇身體壯實者。

    用法用量

    每服40~50丸,臨臥用茶清或溫水送下,量虛實加減服。

    注意

    體虛及孕婦不可輕用,以免損傷正氣。

    備注

    方中礞石驅逐頑痰,力甚猛峻;大黃蕩滌陳積,開下行之路,黃芩清上焦之火,消除成痰之因,二味用量獨重,有正本清源之意;沉香調達氣機,為諸藥之開導。四藥共奏降火逐痰之效。

    按:《證治準繩·類方》卷二引本方有“百藥煎”。

    摘錄《玉機微義》卷四引《養(yǎng)生主論》《準繩·類方》卷二引《養(yǎng)生主論》:滾痰丸別名

    神秘沉香丸、沉香礞石滾痰丸

    處方

    大黃(蒸少頃,翻過再蒸少頃,即取出,不可過)8兩,黃芩8兩,青礞石(消煅如金色)5錢,沉香5錢,百藥煎(此用百藥煎,乃得之方外秘傳,蓋此丸得此藥,乃能收斂周身頑涎,聚于一處,然后利下,甚有奇功,曰倍若沉者,言五倍子與沉香,非礞倍于沉之謂也)5錢。

    制法

    上為末,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痰之為病,或偏頭風,或雷頭風;或太陽頭痛,眩暈如坐舟車,精神恍惚;或口眼瞤動,或眉棱耳輪俱癢,或頷腮四肢游風腫硬,似疼非疼;或渾身燥癢,搔之則癮疹隨生,皮毛烘熱,色如錦斑;或齒頰似癢似痛而無定所,滿口牙浮,痛癢不一;或噯氣吞酸,鼻聞焦臭,喉間豆腥氣,心煩鼻塞。咽嗌不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或因噴嚏而出,或因舉動而吐,其痰如墨,又如破絮,或如桃膠,或如蜆肉;或心下如停冰鐵,閉滯妨悶,噯嚏連聲,狀如膈氣;或寢夢刑戮刀兵劍戟,或夢入人家,四壁圍繞,暫得一竇,百計得出,則不知何所;或夢在燒人地上,四面煙火枯骨,焦氣撲鼻,無路可出;或不因觸發(fā)忿怒悲啼下淚而寤;或時郊行,忽見天邊兩月交輝,或見金光數(shù)道,回頭無有;或足膝酸軟,或骨節(jié)腰腎疼痛,呼吸難任;或四肢肌骨間痛如擊戳,乍起乍止,并無常所;或不時手臂麻疼,狀如風濕,或臥如芒刺不安,或如毛蟲所螫,或四肢不舉,或手足重滯;或眼如姜蜇膠粘癢澀,開合甚難;或陰晴交變之時,胸痞氣結閉而不發(fā),則齒癢咽痛,口糜舌爛,及其奮然而發(fā),則噴嚏連聲,初則涕唾稠粘,次則清水如注;或眼前黑暗,腦后風聲,耳內(nèi)蟬鳴,眼瞤肉跳。治之者或曰腠理不密,風府受邪;或曰上盛下虛,或曰虛,或曰寒,或曰發(fā)邪,病勢之來,則胸腹間如有二氣交紐,噎塞煩郁,有如煙上沖頭面烘熱,眼花耳鳴,痰涎涕淚,并從肺胃間涌起,凜然毛豎,噴嚏千百,然后遍身煩躁,則去衣凍體,稍止片時,或春、秋乍涼之時,多加衣衾,亦得暫緩,或頓飲冰水而定,或痛一醉而寧,終不能逐去病根。

    用法用量

    神秘沉香丸(原書同卷)、沉香礞石滾痰丸(《不居集》下集卷八)。

    摘錄《準繩·類方》卷二引《養(yǎng)生主論》《鎬京直指》:滾痰丸處方

    青礞石4錢,沉香8分,制錦紋5錢,廣木香1錢,黃芩1錢5分,枳實2錢。

    功能主治

    頑痰怪癥,睡醒神濁,妄言不覺,便閉氣逆,痰火上壅。

    摘錄《鎬京直指》《普濟方》卷三七四:滾痰丸處方

    江子、半夏朱砂、膩粉、雄黃、郁金(或加南星尤妙)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飯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兒喉中涎響,手足瘈疭,目睛上視,即急慢驚風證。

    用法用量

    每服7丸,用薄荷湯送下。量大小加減服之,利痰涎為度,未利再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七四《玉機微義》卷四引《養(yǎng)生主論》:滾痰丸別名

    沉香滾痰丸、礞石滾痰丸

    處方

    大黃8兩,黃芩8兩,沉香半兩,青礞石(消煅)1兩。

    制法

    上為細末,水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痰證,變生千般怪癥。頭風目眩,耳鳴,口眼蠕動,眉棱耳輪痛癢;四肢游風,腫硬;噫氣吞酸,心下嘈雜,心氣疼痛,夢寐奇怪,手麻臂痛,口糜舌爛喉閉,或繞項結核,胸腹間如二氣交紐,噎塞煩悶,失志癲狂,心下怔忡,喘咳嘔吐等證。

    臨床應用

    1.幻視:一婦病熱,目視壁上,皆是紅蓮花滿壁,醫(yī)用滾痰丸下之,愈。

    2.癲癥:神呆,忽啼忽笑,言語無序,脈沉兼滑,系頑痰實火,膠結為患,癥非虛寒可比,治法不嫌其峻。茲用滾痰法主之:青礞石三兩,焰消一兩,大黃八兩(酒蒸),淡黃芩八兩(酒洗),沉香一兩(研)。先將上兩味同入瓦罐內(nèi),以鹽和泥封固。入火煅至石如黃金色為度,用清水飛凈,和后藥三味水泛為丸。每服二錢,姜湯送下。

    3.痰飲喘咳:高年久不更衣,痰氣上窒。滾痰丸投之。

    4.癲癇:楊某某,男,8歲。兩年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關緊閉,吐血涎沫,四肢抽搐,甚則小便失禁。經(jīng)服用苯妥英鈉等,病情有所好轉。但持續(xù)服用數(shù)月而出現(xiàn)癡呆,語無倫次,因而停藥。近半年來又復發(fā)如初,現(xiàn)每日發(fā)作二三次。醒后神志恍惚,站立不穩(wěn),時喃喃自語,傻笑,答非所問,流涎,質粘稠,味臭穢。飲食一般,大便數(shù)日一行,干燥。舌質黃膩,脈滑數(shù)有力。此系痰火為患,宜重投瀉火滌痰之劑。處方:大黃20g(后下),礞石(火消煅)20g,黃芩10g,沉香4g。服藥三劑,癇證發(fā)作每日減為一次,發(fā)作持續(xù)時間也有所縮短,流涎大減,大便正常。以上方加法夏9g,貝母6g,白附子6g,枳實9g,菖蒲6g,膽星6g,僵蠶9g,朱茯神9g,遠志6g,苦參9g,服藥三劑,諸癥大減,行走自如,未再流涎。有時夜間突發(fā)驚恐,但癇證未再發(fā)作。唯癡呆、傻笑仍同前。此病系痰火擾心,迷悶孔竅,日久損傷神明,非藥物短時間所能奏效。遂囑其服用成藥定癇丸或紫金錠以根除病因。隨訪至今,未復發(fā)。

    用法用量

    沉香滾痰丸(《墨寶齋集驗方》卷上)、礞石滾痰丸(《痘疹金鏡錄》卷上)。本方原文為:甑里翻身甲掛金,于金頭戴草堂深。相逢二八求斤正,消煅青礞倍若沉。十七兩中零半兩,水丸桐子意常斟。千般怪證如神效,水瀉雙身卻不任?!秱蟀住酚悬S柏。

    各家論述

    1.《玉機微義》:此以大黃、黃芩為君,大瀉陽明濕熱之藥,礞石以墜痰,沉香則引諸氣上而至天,下而及泉為使也,以上二方有實熱者可用。

    2.《醫(yī)方考》:大黃能推蕩,黃芩能去熱,沉香能下氣,礞石能墜痰。是方乃攻擊之劑,必有實熱者始可用之,若與虛寒之人,則非宜矣。又礞石由焰消煅煉,必陳久為妙,若新煅火毒未除,則不宜服。

    3.《攝生秘剖》:痰不自動,因氣而動;氣不自升,因火而升;積之既久,依附腸胃,回薄曲折,處以為棲,治之窠臼,謂之老痰。其變現(xiàn)之癥,種種怪異,難以測識,莫可名狀。非尋常藥可能療也。隱君見及此,故用大黃為君,以開下行之路;黃芩為臣,以押上潛之火;礞石慓悍之性,游行腸胃,踵其回薄曲折之處,蕩而滌之,幾于剖刮腸剖骨之神,故以為佐;奔馳于上中下三焦間、飛門、魄門之竅者,沉香之力,故以為使。必須服之得法,則效如響應,用水一口送過咽,即便仰臥,令藥在咽膈間,徐徐而下,半日不可飲水,不可起身坐行言語,直待藥氣除逐上焦痰滯,然后動作。大抵服罷,喉間稠粘壅塞不利者,乃痰氣泛上,藥力相攻耳,少頃,藥力既勝,自然寧貼。

    摘錄《玉機微義》卷四引《養(yǎng)生主論》
更多中藥材
  • 處方熟石膏1兩,冰片1分,西黃7分,血竭3錢。功能主治拔毒長肉。主摘錄《外科傳薪集》......
  • 《瘍科心得集》卷下:八將丹處方西黃0.9克 冰片0.9克 蟬蛻(烘)7枚 大蜈蚣(炙)7條 麝香0.9克 山甲(炙)7片 全蟲 (炙)7個 五倍子(焙)9克制法上藥共為細末。功能主治提毒,枯腐。一切疽毒不起,療毒不透,腐內(nèi)不脫者。用法用量每......
  • 處方帶子蜂房3錢,象牙屑5錢,僵蠶3錢,蟬蛻3錢,全蝎1對,木香3錢,乳香3錢,沒藥2錢。制法上為細末,以黃占8兩滾化熬過,入藥末攪勻,傾水中取出為丸,如棗仁大。功能主治一切癰疽發(fā)背,瘡痔成漏。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滾酒送下,連服3日。待其......
  • 《瘍科遺編》卷下:八將擒王散處方天龍4條,全蝎7個,甲片2錢,兒茶1錢,蟬蛻1錢(去砂),雄精1錢5分,冰片3分,麝香2分。制法上為末,用麻黃煎濃汁收藥陰干,再研貯瓶,勿泄氣。功能主治未潰者可退消,已潰者能生肌拔毒。主癰疽未潰、已潰者。用法......
  • 處方五倍子4錢,雄黃2錢,乳香3錢,角針2錢,全蝎2錢,蜈蚣2條,麝香1分,梅片1分。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提毒化毒。主一切疽毒。用法用量摻瘡頂上,小膏藥蓋之;或攤貼之。摘錄《青囊秘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