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瓜蒂散

    《傷寒論》:瓜蒂散處方

    瓜蒂一份(熬黃)赤小豆一份

    制法

    上二味,各別搗篩,為散和勻。

    功能主治

    涌吐痰食。治痰涎宿食填塞上脘,胸中痞硬,煩懊不安,氣上沖咽喉不得息,舌苔厚膩,寸脈微浮者。

    用法用量

    每服3克,以香豉9克,用熱湯700毫升,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溫頓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

    注意

    素體血虛及出血患者忌服。

    備注

    方中瓜蒂味苦性升而善吐;赤小豆味苦酸,與瓜蒂配合,有酸苦涌吐之功;香豉輕清宜泄,煎汁送服,以增強(qiáng)涌吐的作用。本方藥性較峻,宜從小劑量開始,不吐,逐漸加量,中病即止,不可過劑。

    摘錄《傷寒論》《瘟疫論》卷上:瓜蒂散處方

    甜瓜蒂3克 赤小豆3克(研碎)生山梔仁6克

    功能主治

    涌吐痰涎。治瘟疫,痰涎留于上焦,胸膈滿悶,心煩喜嘔,欲吐不吐,腹不滿,欲飲不能飲,欲食不能食。

    用法用量

    上藥用水400毫升,先煎瓜蒂、山梔,取200毫升,后入赤豆,煎至160毫升,先服60毫升,一時(shí)后不吐,再服盡;吐之未盡,煩滿尚存者,再煎服。

    摘錄《瘟疫論》卷上《外臺》卷四(注文)引《范汪方》:瓜蒂散處方

    瓜蒂2-7枚,赤小豆3-7枚,秫米2-7粒。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熱毒內(nèi)蘊(yùn)致成黃疸;小兒臍風(fēng)撮口;天行毒熱,通貫臟腑,沉豉骨髓之間,或?yàn)辄S疸、黑疸、赤疸、白疸、谷疸、馬黃等疾,喘息須臾而絕;酒疸,脈浮腹?jié)M,欲嘔;臍風(fēng)撮口;小兒忽發(fā)心滿堅(jiān)硬,腳手心熱,變?yōu)辄S疸。

    用法用量

    取如大豆粒,吹于兩鼻中,甚良;不愈,間日復(fù)服之。

    注意

    以筒使人極吹鼻中,無不死,大慎之。

    摘錄《外臺》卷四(注文)引《范汪方》《圣濟(jì)總錄》卷六十:瓜蒂散處方

    瓜蒂14枚,丁香(大者)1枚,黍米49顆。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黃疸,面目黃。

    用法用量

    每服1字,先含水1口,以鼻搐藥。取下黃涎為效。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圣濟(jì)總錄》卷二十四:瓜蒂散處方

    瓜蒂1兩。

    制法

    上1味,搗羅為散。

    功能主治

    吐痰。主傷寒頭疼,胸中滿及發(fā)寒熱,脈緊而不大者,是膈上有涎;風(fēng)癲證。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溫熟水調(diào)下,吐涎愈。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二十四《圣濟(jì)總錄》卷六十:瓜蒂散處方

    瓜蒂1分,雄黃(醋煮,研)1錢,甘草(炙,銼)1兩,女萎2兩。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黑疸,身體及大便并黑,及黃疸久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1字匕,用赤小豆20粒,茯苓1分,水1盞,煎至6分去滓,調(diào)服。須臾當(dāng)吐,吐止即愈。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外臺》卷四引《救急方》:瓜蒂散處方

    丁香10枚,瓜蒂10枚,赤小豆10枚。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諸黃,暗黃,眼暗及大角赤黑黃,先擲手足;內(nèi)黃,患渴,疸黃,眼赤黃;腎黃,小便不通,氣急心悶;五色黃。

    用法用量

    取暖水1雞子許,和服。

    摘錄《外臺》卷四引《救急方》方出《證類本草》卷二十七引《經(jīng)驗(yàn)后方》,名見《奇效良方》卷六十一:瓜蒂散處方

    瓜蒂不限多少。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大人、小兒久患風(fēng)癇,纏喉風(fēng),(口叚)嗽,遍身風(fēng)疹,急中涎潮。

    臨床應(yīng)用

    昔天平尚書覺昏眩,即服之,取涎有效。

    用法用量

    壯年1字,15以下、老怯半字,早晨井花水下。1食頃,含沙糖1塊,良久涎如水出,涎盡食粥1-2日。如吐多困甚,即咽麝香湯1盞,即止矣,麝細(xì)研,溫水調(diào)下。此藥不太吐逆,只出涎水。

    摘錄方出《證類本草》卷二十七引《經(jīng)驗(yàn)后方》,名見《奇效良方》卷六十一《外臺》卷四引《延年秘錄》:瓜蒂散別名

    瓜豆散

    處方

    瓜蒂2小合,赤小豆2合。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吐。主黃疸,心下堅(jiān)硬,手不可近,渴欲飲水,氣息喘粗,上部有脈,下部無脈者,眼黃,但有一候相當(dāng)者;天行病不即愈,經(jīng)4-5日,渴引飲,心上急強(qiáng),手不得近,又不得眠,慌亂,此則是黃;大實(shí)大滿,氣上沖,填塞悶亂;飲食過度,填塞胸脘,上部有脈,下部無脈。

    用法用量

    瓜豆散(《普濟(jì)方》卷一九五)。

    摘錄《外臺》卷四引《延年秘錄》《外臺》卷四引《廣濟(jì)方》:瓜蒂散處方

    赤小豆27-枚,丁香2-7枚,黍米2-7枚,瓜蒂2-7枚,麝香、熏陸香各等分(別研),青布2方寸(燒為灰)。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急黃,身如金色。

    用法用量

    飲服1錢匕。則下黃水,其黃則定。

    注意

    忌生冷、熱面、粘食、陳臭。

    摘錄《外臺》卷四引《廣濟(jì)方》《楊氏家藏方》卷三:瓜蒂散處方

    瓜蒂7枚,穿山甲鱗1片(瓦上焙焦)。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瘧疾,太陽經(jīng)頭痛寒熱。

    用法用量

    欲發(fā)前,男左女右,鼻內(nèi)搐1斡耳子。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三《辨證錄》卷十:瓜蒂散處方

    瓜蒂7枚,白茅根1兩,蘆根1兩。

    功能主治

    人有愛食河鲀,以致血毒中人,舌麻心悶,重者腹脹而氣難舒,口開而聲不出,若久不治,亦能害人。

    用法用量

    水煎汁飲之。必大吐,吐后前證盡解,不必再服。

    摘錄《辨證錄》卷十《青囊秘傳》:瓜蒂散處方

    瓜蒂(搗爛)1枚半,生甘草5分,當(dāng)歸3錢,乳香(燈心炒)5分,金銀花3錢,青皮5分,白芷1錢,沒藥(燈芯炒)5分。

    功能主治

    一切乳癥。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青囊秘傳》《溫疫論》卷上:瓜蒂散處方

    甜瓜蒂1錢,赤小豆3錢(研碎),生山梔仁2錢。

    功能主治

    溫疫胸膈滿悶,心煩喜嘔,欲吐不吐,雖吐而不得大吐,腹中滿,欲飲不能飲,欲食不能食,此疫邪留于胸膈;太陰病,得之2-3日,心煩不安,痰涎壅盛,胸中痞塞,欲嘔者,無中焦證。

    用法用量

    用水2鐘,煎1鐘,后入赤豆,煎至8分。先服4分,1時(shí)后不吐,再服盡。吐之未盡,煩滿尚存者,再煎服。如無瓜蒂以淡豆豉2錢代用。

    摘錄《溫疫論》卷上《保命歌括》卷四:瓜蒂散處方

    瓜蒂(君)、豬牙角、細(xì)辛各減半。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頭中霧露寒濕之氣,頭痛鼻塞,無表里證。

    用法用量

    吹入鼻中。有水出,愈。

    摘錄《保命歌括》卷四《攝生眾妙方》卷六:瓜蒂散處方

    西瓜蒂1兩,牙皂5錢。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痰涎壅塞,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

    每服2茶匙,白湯調(diào)灌下,以探吐痰為愈。

    摘錄《攝生眾妙方》卷六《普濟(jì)方》卷二五四:瓜蒂散處方

    麝香1分,皂莢(去皮子)1分,雄黃(細(xì)研)1分,藜蘆(去蘆頭)1分,瓜蒂1分。

    制法

    上為末,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

    鬼排、鬼刺下血。

    用法用量

    以竹筒吹入鼻中。得嚏則氣通便活,若未嚏復(fù)吹之,以嚏為度。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五四《儒門事親》卷十二:瓜蒂散處方

    瓜蒂75個(gè),赤小豆75粒,人參半兩(去蘆),甘草半兩或2錢5分。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傷寒6-7日,因下后,腹?jié)M無汗而喘。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或半錢,或2錢,量虛實(shí)加減用之,空心齏汁調(diào)下服之。

    摘錄《儒門事親》卷十二《全生指迷方》卷二:瓜蒂散處方

    瓜蒂、細(xì)辛(去苗)、藜蘆(去苗)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風(fēng)濕鼻窒塞,氣不通。

    用法用量

    每用半字許,納鼻中。以氣通為度。

    摘錄《全生指迷方》卷二《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七:瓜蒂散處方

    瓜蒂7枚,全蝎1枚(微炒),赤小豆2-7粒。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小兒口噤。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匕,粥飲調(diào)下。服后以吐為效。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七《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二:瓜蒂散處方

    瓜蒂49枚,黃連(去須)3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2兩半,膩粉1分,麝香1錢(研)。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惡瘡。

    用法用量

    用膩粉、麝香同調(diào)和令勻,以津唾調(diào)涂在瘡上,更用紙面糊覆在藥上貼,3-5日1度,含鹽水洗過,更貼。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二《圣濟(jì)總錄》卷一一九:瓜蒂散處方

    瓜蒂7枚。

    制法

    上1味,炒黃,碾散。

    功能主治

    牙齒痛。

    用法用量

    以麝香相和,新綿裹,病牙處咬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一九方出《千金》卷五,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七四:瓜蒂散處方

    小豆3-7枚,瓜蒂14枚,糯米40粒。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小兒傷寒發(fā)黃,小兒諸黃,心胸壅悶。

    用法用量

    吹鼻中。

    摘錄方出《千金》卷五,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七四《內(nèi)外科百病驗(yàn)方大全》第十九章:瓜蒂散處方

    陳年老南瓜蒂。

    制法

    燒成灰。

    功能主治

    毒疽及一切無名惡癥,并治乳巖。

    用法用量

    酒沖服,再用麻油調(diào)灰敷之,立愈。如治乳巖,每服瓜蒂灰1個(gè),重者4-5服。

    摘錄《內(nèi)外科百病驗(yàn)方大全》第十九章《圣濟(jì)總錄》卷一一六:瓜蒂散處方

    瓜蒂27枚。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鼻窒塞,氣息不通。

    用法用量

    以少許吹入鼻中。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一六《外臺》卷十三引《集驗(yàn)方》:瓜蒂散處方

    瓜蒂1分,赤小豆1分,雄黃2分(研)。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飛尸,卒中惡,心腹絞刺痛,氣急脹,奄奄欲絕。

    用法用量

    1服5分匕,稍增至半錢匕,以酪服藥。

    注意

    忌生冷,油膩,粘食,陳臭等。

    摘錄《外臺》卷十三引《集驗(yàn)方》《外臺》卷一(注文)引《范汪方》:瓜蒂散處方

    瓜蒂1兩,赤小豆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涌吐。主痰飲宿食填塞上脘,胸中痞塞,咽喉干而腹?jié)M,飲食則吐,氣上沖喉,不得息,脈弦遲或微浮者;熱病4日,咽喉干而腹?jié)M;少陰病,其人飲食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fù)不能吐,手足寒,脈弦遲,胸中實(shí)者;卒中痰迷,涎潮壅盛,癲狂煩亂,人事昏沉,五癇痰壅,及火氣上沖喉不得息,食填太陰,欲吐不出;傷寒如桂枝證,頭不痛,項(xiàng)不強(qiáng),寸脈微浮,胸中痞硬,氣上沖喉不得息者;亦治諸黃,急黃。

    用法用量

    服1錢匕,白湯調(diào)下。取得吐,病去愈止。

    注意

    諸亡血虛家,老人,產(chǎn)婦,血虛脈微者,俱不可服。

    各家論述

    《醫(yī)方集解》:越以瓜蒂之苦,涌以赤小豆之酸,吐去上焦有形之物,則水得舒暢,天地交而萬物通矣。當(dāng)吐而胃弱者,改用參蘆。

    摘錄《外臺》卷一(注文)引《范汪方》《普濟(jì)方》卷一○四引《經(jīng)驗(yàn)良方》:瓜蒂散處方

    甜瓜蒂、輕粉。

    制法

    上甜瓜蒂,日干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風(fēng)涎暴作,氣塞倒臥,或有涎,用諸藥化不下者。

    用法用量

    每用1-2錢匕,加輕粉1匕,以水半合,調(diào)勻灌之。候良久涎自出;如涎未出,含砂糖1塊,下咽,涎即出。如吐多困,即咽麝香湯1盞即止。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四引《經(jīng)驗(yàn)良方》漢·《傷寒論》:瓜蒂散組成

    瓜蒂(熬黃)一分(3克)、赤小豆一分(3克)。

    用法

    將上藥研細(xì)末和勻,每服1~3克,用香豉9克煎湯送服。不吐者,用潔凈翎毛探喉取吐。

    功效

    涌吐痰食。

    主治

    主治痰涎宿食、壅滯胸脘,胸中痞硬,煩懊不安,氣上沖咽喉不得息,舌紅苔黃膩,脈微浮。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酒癮綜合征、頭痛、癲狂等病癥。

    1.酒癮綜合征:以本方治療30例,每周治療1~3次,5~15次為1個(gè)療程。與阿撲嗎啡治療30例對照,1~2日1次,10次為1個(gè)療程。療效判定以患者是否建立對酒的厭惡條件反射為標(biāo)準(zhǔn)。療程結(jié)束后3個(gè)月及6個(gè)月維持治療2次,對有復(fù)飲趨勢的隨時(shí)給予維持治療。兩組患者均建立了條件反射,治療組半年戒斷成功率為93.3%,對照組半年戒斷成功率90%。(《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2001年第6期)

    2.頭痛:甜瓜蒂研極細(xì)末治療28例濕重頭痛,用0.1克搐鼻,使鼻中流出黃水,頭痛皆愈。(《中國民間療法》2000年第5期)

    方解

    瓜蒂散主要用于治療痰涎壅盛,呼吸困難,或飲食過度、脘脹惡心以及誤食毒物。遵《素問·至真要大論》“其高者,因而越之”的理論,采用涌吐痰食法治療。方用瓜蒂苦泄涌吐;赤小豆健脾和中,祛濕除煩滿;以豆豉煎湯調(diào)服,取其輕清宣泄之性,宣解胸中邪氣,利于涌吐,又可安中護(hù)胃,使在快吐之中兼顧護(hù)胃氣。臨床應(yīng)用以痰涎阻塞影響呼吸、食積脾胃惡心欲吐,以及誤食毒物、時(shí)間短暫、尚停胃中為辨證要點(diǎn)。

    臨床治療時(shí),如服后不得吐,可用潔凈羽翎或洗凈手指伸入喉中,助其嘔吐。若藥后嘔吐劇烈,不能自止,可飲服姜汁、冷粥;仍不止者,可服麝香0.03~0.06克,或丁香末0.3~0.6克解之。

    方中瓜蒂苦寒有毒,易于傷氣敗胃,非形氣俱實(shí)者慎用。若食已離胃入腸,痰涎不在胸膈者,均須禁用。

    現(xiàn)代研究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認(rèn)為,瓜蒂能刺激胃黏膜,間接興奮延髓嘔吐中樞,引起胃平滑肌逆向運(yùn)動,賁門開放,導(dǎo)致嘔吐;或直接刺激嘔吐中樞引起嘔吐,以排除胃內(nèi)積食、有毒之物,減輕胃負(fù)荷,從而達(dá)到恢復(fù)和調(diào)節(jié)組織器官功能的目的。

    方歌

    瓜蒂散是涌吐方,胸中痞硬痰邪猖,氣沖咽喉不得息,蒂豆研散調(diào)豉湯。

    摘錄漢·《傷寒論》
更多中藥材
  • 處方朱砂5錢,雄黃5錢,沒藥5錢,乳香5錢,真番鹵8分(煅令煙盡),人言1錢(煅過),枯礬2錢,巴豆30枚(去油)。制法上為細(xì)末,粳米飯為丸,如蕎麥大小,成錠,作線條亦可。功能主治發(fā)背,癰疽,惡瘡,粉瘤,鼠漏,無名疔毒等瘡,瘡頭孔多,膿血不......
  • 處方車前子半兩,龍膽草半兩,谷精草半兩,仙靈脾半兩,威靈仙半兩,藁本半兩,荊芥穗2錢半,秦皮2錢半,甘草(炙)2錢半。制法上銼細(xì)。功能主治熱眼腫痛。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后煎服。摘錄《直指》卷二十......
  • 處方硫黃1兩,水銀(二味同炒,作沙子)1兩,曾青1兩,丹砂1兩,雄黃1兩,白石英1兩,紫石英1兩,鉛丹1兩,玄精石1兩,胡粉1兩,消石2兩(以上11味各細(xì)研,入瓷盒盛,盒上留一眼子,外用六一泥固濟(jì)畢,候干,以文火養(yǎng)一復(fù)時(shí)后,閉盒眼子,用大火......
  • 處方天雄(去皮臍,如無,以大附子代之)1兩,大川烏1兩(去皮臍),白附子5錢,南星5錢,天麻5錢,川芎,半夏,木香,全蝎(去毒,姜汁拌,全用)。功能主治偏正頭風(fēng)作痛,痛連于腦,常如牽引之狀,發(fā)則目不可開,眩暈不能抬舉。用法用量方中川芎、半夏......
  • 別名八生散(《證治要訣類方》卷三)。處方天雄60克(此藥最佳,無則以大附子代之,去皮)大川烏60克(去皮)天南星 白附子 天麻 白術(shù)各30克 川芎 木香 全蝎(姜汁拌,全用)半夏各15克(同天雄、附子、南南、川烏并生用)制法上藥生用,銼如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