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黑云膏

    《解圍元藪》卷四:黑云膏處方

    當(dāng)歸2兩,川烏2兩,川椒2兩,飛鹽2兩,赤芍5錢,白芷5錢,羌活5錢,木香5錢,僵蠶5錢,杏仁5錢,黑豆1升半,脂麻2升,蓖麻子100粒,蒼耳子8兩,白附子1兩5錢。

    制法

    上各為末,和勻,以棉花油4兩拌之,入瓷罐內(nèi)筑實(shí),以青槐枝數(shù)條插內(nèi)通底,生布包瓶口,將地掘一穴,埋一闊口矮瓶在內(nèi),將藥瓶倒入瓶內(nèi),鹽泥封固,上面以棉花核2斗堆在瓶上,以桑柴200斤燒半日,去柴留炭火,煨至午間,則油滴在下瓶內(nèi),俟冷取出,加雄黃、乳香、沒藥、血竭各5錢,牛黃1錢,麝香2錢,共研末加入。

    功能主治

    大風(fēng)大癘,紫黑腫塊,瘡癬惡形。

    摘錄《解圍元藪》卷四《瘡瘍經(jīng)驗(yàn)全書》卷四:黑云膏處方

    蒼耳草(連莖葉子俱用,燒灰)。

    制法

    用臘月豬肝研爛成膏。

    功能主治

    魚臍疔,春季患者。

    用法用量

    用厚皮紙攤貼瘡上,其根自出。

    摘錄《瘡瘍經(jīng)驗(yàn)全書》卷四
更多中藥材
  • 《中國藥典》:保和丸處方山楂(焦)300g 六神曲(炒)100g 半夏(制)100g 茯苓100g 陳皮50g 連翹50g 萊菔子(炒)50g 麥芽(炒)50g性狀本品為灰棕色至褐色的水丸,氣微香,味微酸、澀;或?yàn)樽厣梁稚拇竺弁?,氣微?.....
  • 《中國藥典》:保和丸處方山楂(焦)300g 六神曲(炒)100g 半夏(制)100g 茯苓100g 陳皮50g 連翹50g 萊菔子(炒)50g 麥芽(炒)50g性狀本品為灰棕色至褐色的水丸,氣微香,味微酸、澀;或?yàn)樽厣梁稚拇竺弁?,氣微?.....
  • 處方陳皮5錢,半夏曲5錢,白茯苓5錢,枳實(shí)(麩炒)5錢,厚樸(姜汁炒)5錢,檳榔5錢,萊菔子(炒)2錢5分,木香2錢5分。制法上為末,神曲糊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小兒痢疾有積,胃弱不可重下者。用法用量陳米湯送下。摘錄《幼科發(fā)揮》卷三......
  • 處方小柴胡湯加竹茹、枳實(shí)、藿香、厚樸。功能主治消導(dǎo)和胃止嘔。主嘔吐有食滯。摘錄《傷寒大白》卷二......
  • 處方楂肉、麥芽、萊菔子、半夏、連翹、香附、枳殼。功能主治痰食胸滿,呃逆。注意若尚有表邪,仍兼表散。摘錄《傷寒大白》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