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救焚解毒湯

    處方

    熟地4兩,玄參2兩,麥冬3兩,白芍3兩,金銀花3兩,甘菊花5錢,牛膝1兩,黃柏1錢。

    功能主治

    頭面紅腫,下身自臍以下又現(xiàn)青色,口渴殊甚,似欲發(fā)狂。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各家論述

    以火之有余者,水之不足,故用熟地、麥冬以大益其腎水。又恐熟地、麥冬不足以息燎原之火,又益玄參、甘菊以平其胃中之炎。瀉火仍是滋陰之味,則火息而正又無虧。火既上行,非引而下之,則水不濟而火恐上騰,加之牛膝之潤下,使火下降而不上升也。腎水既久枯竭,所補之水,僅可供腎中之用,安得分余膏而養(yǎng)肝木之子?復佐之白芍以滋肝,則肝木既平,不必取給于腎水,自氣還本宮而不至走下而外泄。然而火焚既久,則火毒將成,雖現(xiàn)在之火為水所克,而從前之火毒安能遽消,故又輔之金銀花以消其毒,而更能益陰,是消火之毒,而不消明之氣也。又慮陽火非至陰之味,不能消化于無形,乃少用黃柏以折之。雖黃柏乃大寒之藥,然入之大補陰水之中,反能解火之毒,引補水之藥,直入于至陰之中,而瀉其虛陽之火耳。此方除黃柏不可多用外,其余諸藥,必宜如此多用,始能補水之不足,瀉火之有余,否則火熾而不可救也。

    摘錄《辨證錄》卷六
更多中藥材
  • 處方當歸(炒)、芫花(炒)。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婦人惡物不下。惡露純水,脈緊澀者。用法用量《醫(yī)略六書》本方用法:紅花酒煎三錢,去滓溫服。各家論述《醫(yī)略六書》:產后飲積胞門,惡血亦化為水,而惡露所下純水,故小腹疼痛,牽連臍腹焉。當歸酒炒以養(yǎng)其......
  •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保命龍虎丸處方白膠香(別研) 虎骨(酥炙) 黑牽牛(生) 乳香(別研) 地龍(去土.炒) 古文錢(火燒醋淬七次) 木鱉子(去殼.另研) 當歸(洗焙) 川烏(炮.去皮臍) 沒藥(別研) 附子(炮.去皮臍) 巴戟(去心)......
  • 《中國藥典》:保和丸處方山楂(焦)300g 六神曲(炒)100g 半夏(制)100g 茯苓100g 陳皮50g 連翹50g 萊菔子(炒)50g 麥芽(炒)50g性狀本品為灰棕色至褐色的水丸,氣微香,味微酸、澀;或為棕色至褐色的大蜜丸,氣微香......
  • 《中國藥典》:保和丸處方山楂(焦)300g 六神曲(炒)100g 半夏(制)100g 茯苓100g 陳皮50g 連翹50g 萊菔子(炒)50g 麥芽(炒)50g性狀本品為灰棕色至褐色的水丸,氣微香,味微酸、澀;或為棕色至褐色的大蜜丸,氣微香......
  • 處方陳皮5錢,半夏曲5錢,白茯苓5錢,枳實(麩炒)5錢,厚樸(姜汁炒)5錢,檳榔5錢,萊菔子(炒)2錢5分,木香2錢5分。制法上為末,神曲糊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小兒痢疾有積,胃弱不可重下者。用法用量陳米湯送下。摘錄《幼科發(fā)揮》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