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解暑三白散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解暑三白散處方

    澤瀉、白茯苓、白術,各五錢。

    功能主治

    治冒暑伏熱,霍亂吐瀉,小便不利,頭目昏眩。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五片,燈心十莖,煎一鐘,不拘時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解暑三白散處方

    澤瀉、白術、白茯苓,各等分。

    炮制

    上俰咀。

    功能主治

    治冒暑伏熱,引飲過多,陰陽氣逆,霍亂嘔吐,小便不利,臟腑不調,惡心頭暈,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

    每服一貼,每貼重半兩。水一盞,姜五片,燈心十莖,煎八分,去滓服,不拘時。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解暑三白散別名

    解暑三白飲(《丹溪心法附余》卷二)。

    處方

    澤瀉 白術 白茯苓各等分

    制法

    上哎咀。

    功能主治

    健脾利水。治冒暑伏熱,飲飲過多,陰陽氣逆,霍亂嘔吐,小便不利,臟腑不調,惡心頭暈。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5片,燈心10莖,煎至120毫升,去滓服,不拘時。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局方》卷二(寶慶新增方):解暑三白散別名

    三白散、解暑三白飲

    處方

    澤瀉、白術、白茯苓各等分。

    功能主治

    冒暑伏熱,引飲過多,陰陽氣逆,霍亂嘔吐,小便不利,臟腑不調,惡心頭暈。

    用法用量

    三白散(《本草綱目》卷十九)、解暑三白飲(《丹溪心法附余》卷二)。

    摘錄《局方》卷二(寶慶新增方)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黃連(去須)半兩,黃柏半兩,黃芩半兩,大梔子半兩,半夏3枚,厚樸3錢(銼),茯苓(去皮,銼)。功能主治火熱狂躁,喘滿,或腹?jié)M嘔吐,或欲作利者。用法用量水1盞半,加生姜3片,煎至半盞,絞汁溫服。摘錄《直格》卷下......
  • 處方未生毛小鼠(搗爛,搭在壁上風干,焙黃香,研細)5錢,土鱉蟲(灰)5錢,鉆糞蟲(灰)5錢,白占5錢。功能主治風癩。用法用量摻之。摘錄《解圍元藪》卷四......
  • 處方半夏2兩,天南星1兩,皂角(炙)2兩,白附子1兩,白礬1兩(生)。制法上為細末,生姜汁打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風痰。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生姜湯送下。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十三引《醫(yī)林方》......
  • 處方川烏1個(炮去皮尖),草烏7個(炮去皮尖),川芎半兩,石膏1兩(煅),荊芥1兩。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頭痛。用法用量每服半錢,好茶點下。注意忌鲇魚。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八十二引《吳氏集驗方》......
  • 處方紅升丹加珍珠散。功能主治收口。主瘡瘍。摘錄《中國醫(yī)學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