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六神散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六神散處方

    川芎、防風(去叉)、甘草(炙)、羌活,各一兩。荊芥穗、雞蘇,各一兩半。

    炮制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治風眩煩悶,頭目暈轉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一錢,不拘時米飲調下。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八:六神散處方

    人參 白茯苓 干山藥 白術 白扁豆 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

    上藥為末。

    胃冷,加附子;風證,加天麻;瀉痢日久,加罌粟殼。

    功能主治

    治小兒表里俱虛,氣不歸元,而陽浮于外,所以發(fā)熱者。

    用法用量

    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加大棗1個,生姜2片,煎至75毫升,通口服。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八《瘡瘍經(jīng)驗全書》卷四:六神散處方

    生地3分,熟地3分,當歸5分,黃耆5分,人參5分,川芎3分。

    功能主治

    諸瘡血出過多,心煩不安,不得睡臥。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瘡瘍經(jīng)驗全書》卷四《圣濟總錄》卷一二六:六神散處方

    皂莢刺半兩,薄荷半兩,昆布(洗去咸)半兩,海藻(洗去咸)半兩,連翹半兩,皂莢子50枚(燒灰)。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瘰病久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食后、臨臥茶調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六《圣濟總錄》卷五十:六神散處方

    人參1兩,百合1兩,白術1兩,山芋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肺臟痰毒壅滯。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白湯點下。1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圣濟總錄》卷十八:六神散處方

    螻蛄1枚(去肚腸),蜜蜂7枚(2味用泥半指厚裹遍,以熟炭1斤,濕煅候泥干通紅,去火放冷,取出,于乳缽內細研,不羅),商陸根汁半盞,生姜汁3分,生蜜3分,綠豆末1錢匕。

    功能主治

    癩病。

    用法用量

    上藥一處和勻,更用溫酒調下,只作1服。約半日許發(fā)動,惡心涕唾汗出,仍吐出涎,渴時頻與溫米湯吃。若是吐多瀉多,或更有血,勿疑,是病出也。如吐瀉后腹痛,取下1塊大小如雞子,有諸般顏色者,此是病根也。如不思食,以甘草2寸,黃連2條,水1盞,煎至半盞,溫吃其藥。即不以老小強弱,都作1服。若是半日以來未發(fā)動,即更服樟柳根等汁投之,尚未覺,更與吃無妨。面上有如紫疼痛未消者,用干斑蝥未,以生油調成膏,敷患上約半日許,(疒咅)(疒畾)脹起,以軟帛子揩拭去藥,以棘針挑破近下、令水出自干,即不得剝其瘡皮。斑蝥不得另入口眼。若面上有小尖(疒咅)(疒畾)子者,不用斑蝥,卻以熟艾入膽礬少許,紙杵作釵股大小艾炷,灸之,每個灸1炷。如手腳上下有瘡未愈,煎甘草熱湯淋洗,更以白藥子3兩,甘草1分,荊芥10穗,一處搗羅為末,干貼。

    注意

    切忌風及房室事、動風發(fā)氣、鹽、醋料物等物。只得吃淡粥過100日。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八《圣濟總錄》卷十六:六神散處方

    雞蘇2錢,芎2錢,馬牙消(研)2錢,石膏(研)1錢,乳香(研)1錢,龍腦(研)1字。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頭痛,眼睛痛。

    用法用量

    每用1字,含水,搐于鼻中。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六《圣濟總錄》卷十六:六神散處方

    芎1兩,羌活(去蘆頭)1兩,防風(去叉)1兩,甘草(炙,銼)1兩,荊芥穗1兩半,雞蘇(干者)1兩半。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風眩煩悶,頭暈轉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米飲、溫水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六《赤水玄珠》卷十四:六神散處方

    寒水石1兩,黃連(童便炒)1兩,丹皮3錢,青礞石(煅過)5錢,龍膽草5錢,冰片2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發(fā)狂。

    用法用量

    童便調下。

    摘錄《赤水玄珠》卷十四《圣濟總錄》卷一五一:六神散處方

    當歸(切,炒)1兩,干漆(炒煙出)半兩,延胡索1兩,烏藥(銼)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青橘皮(去白,炒)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室女血臟虛冷,月水凝澀,欲來攻臍腹撮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空心溫酒調下,日晚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一《圣濟總錄》卷一二七:六神散處方

    斑蝥40枚(去頭翅足,用糯米炒色黃,去米用),巴豆5枚(去皮心膜,研),檳榔1枚(銼),蓬砂(研)1分,麝香(研)半錢,膩粉(研)1分。

    制法

    上為散,再同研勻。用雞子清兩枚,調和藥末勻,傾藥入殼中,濕紙糊合,勿令透氣,入飯甑內蒸,候飯熟,取出藥,曬干,細研如粉。

    功能主治

    瘰病。

    用法用量

    虛人每服半錢匕,實人1錢匕,并用炒生姜酒調下。五更初服,至平明取下惡物,如覺小腹內痛,即時用莔實燒灰,入沒藥等分為散,茶調下1錢,引前藥入大腸。其取下惡物如爛肉,是藥效驗。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七《普濟方》卷二○七:六神散別名

    溫脾散

    處方

    御米殼(蜜炒)1兩,青皮(去白)半兩,烏梅肉半兩,干姜(炮)半兩,陳皮(去白)半兩,甘草(炙)半兩,(一方無乳香。一方無干姜)。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瀉痢赤白,腹痛不可忍,痢久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半,加乳香1粒,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1日2次。赤痢冷服,白痢熱服,花痢溫服。

    摘錄《普濟方》卷二○七《魏氏家藏方》卷十:六神散處方

    人參(去蘆)、當歸(去蘆)、川芎、地黃(洗)、地骨皮、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兒泄瀉后脾虛,身體發(fā)熱。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8分盞,加生姜2片,煎至6分,去滓食后服。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十《三因》卷十八:六神散別名

    六神湯

    處方

    人參、白茯苓、干山藥、白術、白扁豆、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小兒氣虛發(fā)熱,不欲乳食,腹痛泄瀉。

    用法用量

    六神湯(《易簡方》)。

    胃冷,加附子;風證,加天麻;治利,加罌粟殼。

    摘錄《三因》卷十八《女科百問》卷上:六神散處方

    柴胡(去苗)、白術、青皮(去白)、當歸、牛膝、牡丹皮各等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婦人熱勞咳嗽,月水不通。

    用法用量

    每用6兩,加蜜4兩炒令焦,入酒并童便各1碗,煎8-9沸,去滓,分作6服,空心、食前服。

    摘錄《女科百問》卷上《醫(yī)方類聚》卷一四一引《施圓端效方》:六神散處方

    御米殼(蜜炒)1兩,青皮(去白)半兩,烏梅肉半兩,干姜(炮)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瀉痢,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半,加乳香1粒,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1日2次。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四一引《施圓端效方》《雞峰》卷五:六神散處方

    人參1兩,白術1兩,黃耆1兩,甘草1兩,百合1兩,茯苓1兩。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調適陰陽,和養(yǎng)榮衛(wèi)。主脾胃虛弱,不思飲食,肌體瘦瘠,咽干口燥;時氣已經(jīng)汗下,血氣已虛,邪猶未解,變生諸疾。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加生姜2片,大棗1個,煎至6分,去滓服,不拘時候。

    摘錄《雞峰》卷五《產(chǎn)乳備要》:六神散別名

    六神湯

    處方

    當歸1兩,熟地黃1兩,川芎1兩,地骨皮1兩,黃耆1兩,白芍藥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補真養(yǎng)氣,進食充饑。主脾氣不和,榮衛(wèi)不足,怠惰困倦,不嗜飲食;經(jīng)后發(fā)熱。

    用法用量

    六神湯(《御藥院方》卷十一)。

    各家論述

    《濟陰綱目》:此方以黃耆益衛(wèi)氣,而又以地骨皮清衛(wèi)熱,則無壯火食氣之虞;又以四物引衛(wèi)氣以歸四臟而生血,則又有少火生氣之用。如是則榮衛(wèi)足而困倦去矣。

    摘錄《產(chǎn)乳備要》《古今醫(yī)鑒》卷十六:六神散處方

    川烏、草烏、南星、半夏、白芷、石菖蒲(1寸9節(jié)者)各等分。

    制法

    端午日,取藥為末。

    功能主治

    蝎蝥。

    用法用量

    每用少許,先以津液抹患處,以藥擦之。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六《洞天奧旨》卷十六:六神散處方

    當歸5錢,續(xù)斷5錢,骨碎補5錢,牛膝5錢,桃仁5錢,金銀花5錢。

    功能主治

    折傷。

    用法用量

    黃酒2碗,煎1碗,空心服。

    摘錄《洞天奧旨》卷十六《醫(yī)學集成》卷二:六神散處方

    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半夏、陳皮、山藥、扁豆。

    功能主治

    小兒表熱,退后又熱。

    用法用量

    上為散服。

    摘錄《醫(yī)學集成》卷二宋·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六神散配方組成

    人參、白茯苓、干山藥、白術、白扁豆、炙甘草。

    用法用量

    上藥各等分,研為粗末,棗1個,生姜2片,同煎。亦可改作湯劑水煎服。

    功效

    補中益氣,化濕和胃。

    主治

    主治脾胃虛弱,津氣不足。癥見食少便溏,虛乏身熱,舌淡,苔白或白膩,脈細等。。

    臨床應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小兒腹瀉、厭食,以及成人慢性胃炎、白細胞減少等病癥。

    1.小兒泄瀉:六神散加味六神散治療小兒脾虛瀉80例,以大便、食欲、精神變化評價療效,1個月為1個療程。結果:治愈72例,好轉8例,總有效率100%。(《河南醫(yī)藥信息》1994年第3期)

    2.小兒厭食癥:六神散治療脾陰不足型小兒厭食癥31例,以食量、大便變化評價療效,3~7日為1個療程。結果:顯效22例,有效8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6%。(《陜西中醫(yī)雜志》2009年第11期)

    3.慢性胃炎:六神散治療慢性胃炎68例(治療組),對照組給予西藥(奧美拉唑、甲硝唑以及阿莫西林)常規(guī)治療,以上中腹部癥狀、體征變化評價療效,14日為1個療程,連用2個療程。結果:治療組痊愈63例,顯效2例,有效1例,無效2例,整體有效率97.1%。(《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年第22期)

    4.白細胞減少癥:六神散治療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癥50例,以白細胞數(shù)及分類恢復、持續(xù)情況評價療效,4周為1個療程。結果:顯效26例,有效19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0%。(《江蘇中醫(yī)藥》2002年第10期)

    方解

    本方由四君子湯合山藥、扁豆、姜、棗組成,藥性平和。若脾胃氣虛,舌苔白膩者,白術可易為蒼術以增強運脾除濕之力;大便稀溏,口泛清涎者,加煨姜、益智仁以溫運脾陽;納少、脘脹者,加砂仁、木香理氣醒脾;兼有消化不良者,加焦山楂、炒麥芽消食開胃;平素體弱易感風邪者,加黃芪、防風。

    現(xiàn)代研究

    早期文獻報道六神散可治療成人胃腸功能減退、消化不良,也可用于治療慢性結腸炎、胃癌術后等病癥。

    方歌

    六神散中用人參,茯苓白術炒扁豆,再加甘草炒山藥,益氣健脾瀉可止。

    摘錄宋·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更多中藥材
  • 處方人參3錢,白術3錢,茯苓1錢,炙甘草5分,橘紅8分,枳殼7分,桔梗7分,半夏7分,五味子7分,桑皮7分,黃芩1錢。功能主治咯痰帶血而出。摘錄《不居集》上集卷十四......
  • 處方砂仁、香附、陳皮、紫蘇、秦艽、川芎、當歸、白芍、黃耆、白術、杜仲、艾葉、酒芩、童便。功能主治妊娠腹中有孕已四五月,因驚跌仆,胎動不安,已下血者。各家論述驚則氣逆,驚則心虛,神不守舍。驚則肝風愈熾,砂、附、陳、蘇皆所以順氣也;耆、術、歸、......
  • 《扶壽精方》:保命延壽丹處方胡桃仁半斤,小紅棗半斤,白蜜半斤,酥4兩,蒼術1兩,甘草1兩,厚樸(各去皮)1兩,陳皮(去白)1兩,生地黃1兩,熟地黃1兩,天門冬(去心)1兩,麥門冬(去心)1兩,破故紙1兩,川芎1兩,白芍藥1兩,白術1兩,牛膝......
  • 處方人參5錢,當歸5錢,白茯5錢,烏藥5錢,杏仁5錢,砂仁5錢,川烏5錢,川草烏5錢,何首烏5錢,五加皮5錢,枸杞子5錢,牛膝5錢,杜仲5錢,肉桂5錢,蒼術5錢(制),肉蓯蓉1兩,破故紙1兩,甘草1兩,木香3錢,枳殼3錢,干姜3錢,虎骨(酥......
  • 處方苣勝子(去皮,9蒸9曬)1兩,補骨脂(酒浸1宿,焙)1兩,牛膝(酒浸1宿,焙)1兩,甘菊花1兩,天門冬(去心)1兩,菟絲子(酒浸1宿,濕杵作餅,火焙再杵)1兩,枸杞子1兩,人參(去蘆頭)1兩,肉蓯蓉(酒浸1宿,切,焙)1兩,白茯苓(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