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靈液丹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靈液丹處方

    烏梅(去核.炒)、寒水石(火煅.研飛)、瓜蔞根、石膏(研)、葛根、赤茯苓,各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一兩半,龍腦(別研)一錢。

    炮制

    上搗,羅為末,入研藥令勻,煉蜜圓,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治一切風熱,臟腑積熱,毒氣上攻,胸膈煩躁,口舌干澀,心神壅悶,咽嗌不利,飲食無味,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

    每服一圓,薄綿裹,含化咽津。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一:靈液丹處方

    硫黃(打碎)附子(去皮、臍,切如綠豆大)各30克 綠豆120克(用水250毫升煮干,焙)

    制法

    上為末,用生姜自然汁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胃中虛寒,食飲不化,聚積痰飲,噫醋吞酸,大便反堅,心胸脹滿,惡聞食氣。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腹時用米湯送下。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一《三因》卷十一:靈液丹處方

    硫黃(打碎)1兩,附子(去皮臍,切如綠豆大)1兩,綠豆4兩(用水1碗煮干,焙)。

    制法

    上為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胃中虛寒,聚積痰飲,食飲不化,噫醋停酸,大便反堅,心胸脹滿,惡聞食氣。及婦人妊娠惡阻,嘔吐不納食者。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前米湯送下。

    摘錄《三因》卷十一《醫(yī)方類聚》卷二○四引《修真秘訣》:靈液丹處方

    硫黃1兩(甘草水研7日,飛過),半夏(湯洗10遍,入研碎,黃缽內(nèi)研破令細)1兩,赤小豆1分(別破入)。

    制法

    上相和勻,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久服元氣壯盛,不畏寒暑,筋力百倍。主脾元虛弱。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心冷水送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四引《修真秘訣》《局方》卷六(續(xù)添諸局經(jīng)驗秘方):靈液丹處方

    烏梅(去核,炒)1兩,寒水石(火煅,研飛)1兩,瓜蔞根1兩,石膏(研)1兩,葛根1兩,赤茯苓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龍腦(別研)1錢。

    制法

    上為末,入研藥令勻,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一切風熱,臟腑積熱,毒氣上攻,胸膈煩躁,口舌干澀,心神壅悶,咽嗌不利,飲食無味。

    用法用量

    每服1丸,薄綿裹,含化咽津。

    摘錄《局方》卷六(續(xù)添諸局經(jīng)驗秘方)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半夏 附子 人參 白術 干姜 甘草功能主治主治妊娠胃中虛冷,嘔吐不止。用法用量上以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溫服。摘錄《產(chǎn)科發(fā)蒙》卷二......
  • 《雜病源流犀燭)卷一:半黃丸處方黃芩45克 南星 半復各30克制法上藥研末,姜汁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清熱化痰。主治熱痰留滯于內(nèi),咳嗽面赤,胸腹脅常熱,惟足乍有冷時,其脈洪滑者。用法用量用生姜湯送下30~50丸。摘錄《雜病源流犀燭)......
  • 《外科精義》卷十九:博金散處方白礬(與密陀僧同為末,相和,于砂鍋內(nèi),火上炮汁盡)密陀僧各15克 白堊6克 黃丹 輕粉各3克 乳香1.5克 麝香少許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燥濕消腫,化腐生肌。主下疳,臭爛腫痛。用法用量先須另用槐枝、蔥白、鹽、甘......
  • 處方蘿卜子1合(炒,研)。功能主治胸不快。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摘錄《仙拈集》卷二......
  • 處方白術2兩,茯苓2兩,澤瀉2兩,郁李仁2錢。功能主治腫脹。用法用量水煎,入姜汁服。摘錄《脈因證治》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