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菟絲子散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菟絲子散處方

    菟絲子60克(酒浸三,日,曬干,別搗為末)牡蠣30克(燒為粉)肉蓯蓉60克(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用)附子30克(炮裂,去皮、臍)五味子30克 雞膍胵中黃皮60克(微炙)

    制法

    上藥搗細(xì)羅為散。

    功能主治

    溫補(bǔ)固澀。治腎陽不足,下焦虛冷,小便多或不禁。

    用法用量

    每于空腹時(shí)用粥飲調(diào)下6克。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圣惠》卷二十九:菟絲子散處方

    菟絲子2兩(酒浸3宿,曬干,別搗為末),白龍骨1兩,韭子1兩(微炒),肉蓯蓉2兩(酒浸1宿,銼,去皺皮,炙干),熟干地黃1兩,蛇床子1兩。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虛勞久冷,小便余瀝。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九《圣惠》卷二十九:菟絲子散處方

    菟絲子2兩(酒浸1宿,曬干,別搗,為末),韭子2兩(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當(dāng)歸1兩,芎1兩,桂心1兩,車前子2兩,白礬2兩(燒,為末)。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虛勞,小便白濁,及夢遺尿精。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九《圣惠》卷七:菟絲子散處方

    菟絲子3分(湯浸3宿,焙干,別搗,為末),鹿茸1兩(去毛,涂酥,炙令微黃),肉蓯蓉1兩(酒浸1宿,去皺皮,炙令干),桑螵蛸1兩(微炒),牡蠣1兩(燒為粉),五味子1兩,雞膍胵2兩(微炙)。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膀胱及腎臟虛冷憊傷,小便滑數(shù),白濁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七《圣惠》卷二十七:菟絲子散處方

    菟絲子3兩(搗),甘草2兩(炙微赤,銼),棗肉3兩,桂心3兩(銼),杜仲5兩(去皺皮,銼),麥門冬2兩(去心),生干地黃5兩,肉蓯蓉3兩(銼,去皺皮,切)。

    制法

    以酒5升,漬三宿,出曬干,復(fù)浸,更曬干,以酒盡為度,搗細(xì)羅為散。

    功能主治

    虛勞不足,陰陽失度,傷筋損脈,噓吸短氣,漏泄不止,小便赤黃,陰下濕痹,腰脊如折,顏色不悅。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七《圣惠》卷五十三:菟絲子散處方

    菟絲子1兩(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蒲黃1兩半(微炒),磁石半兩(燒醋淬7遍,細(xì)研,水飛過),黃連1兩(去須),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干),五味子1兩,雞膍胵中黃皮1兩半(微炙)。

    制法

    上為細(xì)散,入研了藥令勻。

    功能主治

    消腎,小便多,白濁,或不禁。肺消,飲少溲多。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清粥飲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五十三《圣惠》卷五十八:菟絲子散處方

    菟絲子2兩(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牡蠣1兩(燒為粉),肉蓯蓉2兩(酒浸1宿,刮去皮,炙干),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五味子1兩,雞膍胵中黃皮2兩(微炙)。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小便多,或不禁。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粥飲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五十八《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五:菟絲子散處方

    菟絲子(酒浸2宿,焙干,微炒,別搗為細(xì)粉)1兩,蒲黃1兩半(微炒,細(xì)研),黃連(去須)1兩半,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五味子1兩半(炒),雞膍胵黃皮(炙黃色,干)1兩半。

    制法

    上藥,先同搗四味為細(xì)散,再入菟絲子粉與蒲黃同研勻細(xì)。

    功能主治

    小便不禁。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食前酒調(diào)服,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五
更多中藥材
  • 處方人參3錢,玄參1兩,茯苓3錢,白薇1錢,麥冬5錢,生地5錢,天花粉3錢,炒梔子3錢,白芍1兩,柴胡5分,甘草1錢。功能主治陰血不歸于陽氣之中所致陽厥,日間忽然發(fā)熱,一時(shí)厥去,手足冰涼,語言惶惑,痰迷心竅,頭暈眼昏。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
  • 《袖珍小兒》卷六:安和散處方木香、當(dāng)歸、川芎、前胡(去蘆)、柴胡(去蘆)、青皮(炒)、桔梗(炒)、甘草(炙)、赤茯苓各等分。制法上銼散。功能主治冷熱不調(diào)瀉。用法用量每服1錢,加生姜3片,大棗1枚同煎,空心服。摘錄《袖珍小兒》卷六《女科指南》......
  • 處方罌栗殼2錢半,木香2錢半,甘草2分,地榆2錢。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赤白痢。用法用量每服2錢,米飲調(diào)下。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一一......
  • 處方人參量須稍大、牛膝3錢,熟地5錢,山茱萸4錢,枸杞子1錢,麥冬5錢,北五味1錢,胡桃3個(gè),生姜5片。功能主治氣虛所致氣喘而上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石室秘錄》卷一......
  • 處方五味子15粒,茯苓1錢,陳皮1錢,知母1錢,川芎1錢,桑白皮1錢2分,麥冬(去心)1錢2分,馬兜鈴1錢半,粉草5分。制法上銼。功能主治咳嗽有血。用法用量加烏梅1個(gè)(去核),水煎,食遠(yuǎn)服。摘錄《濟(jì)陽綱目》卷六十一......